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2025工业互联网500强

http://www.gkong.com 2025-11-19 15:20 来源:DBC德本咨询

截至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5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0.0%。全国已有17个省市的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从规模化连接向高质量价值创造跃迁。这一转变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是制造业整体思维方式与商业逻辑的深刻变革。

从设备连接到价值创造

经过近十年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已迈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新阶段。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产业跃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5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数量、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数等均居世界首位。标识解析体系这一数字世界的“神经中枢”已实现自主可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383个,标识注册量突破6500亿个,成功打通了物理实体与数字世界的连接脉络。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则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其中双跨平台49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服务企业超50万家,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约400万家次,覆盖了全部41个工业大类,应用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

产业规模化基础已然形成,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重心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已悄然从设备连接升级为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淬炼业务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跃迁并非技术自发演进的结果,而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度三者共振的产物。顶层设计层面,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发展工业互联网”,到“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深化融合应用,政策供给持续强化其战略性基础设施定位;市场需求层面,制造业面临的成本压力、竞争压力与升级压力,倒逼企业寻求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技术层面,5G、AI、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熟与成本下降,为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推动工业互联网从“可选”变为“必选”,从试点探索迈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的新阶段。

AI与场景的双重驱动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生命力,源于技术与场景、AI与工业的深度融合,这也是其区别于纯技术创新的关键特征。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价值必须通过具体工业场景得以实现,脱离场景的技术创新毫无意义。这意味着技术研发必须遵循场景需求、技术突破、应用验证、迭代优化的闭环逻辑,而非技术研发到场景适配的线性模式。这种耦合关系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对行业痛点的理解与场景落地的能力,正如工业软件的核心并非编程技术,而是行业经验的沉淀与数据的积累。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并非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双向赋能的协同演进。首先,工业互联网为AI提供了海量高质量的场景数据,解决了通用AI模型“落地难”的问题;其次,AI技术重构了工业生产的核心流程,从研发设计的参数优化到生产调度的动态调整,再到运维服务的预测性维护,AI正在成为工业互联网释放价值的核心引擎;最后,二者的深度融合正催生一种生态共生的新型产业范式。工业互联网不再是单纯的数据流通路径,AI也不再是悬浮的技术工具,它们共同演进为一个具备持续学习、自主优化和自适应能力的工业智能体。

结语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关乎产业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深刻变革。它不仅重构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更重塑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与竞争逻辑。从技术工具到产业生态,从单点应用到全局协同,从国内发展到全球竞争,工业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与变革力,推动中国制造业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引领,在全球新型工业文明的构建中占据核心位势。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