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工控搜 论坛 厂商论坛 产品 方案 厂商 人才 文摘 下载 展览
中华工控网首页
  P L C | 变频器与传动 | 传感器 | 仪器仪表 | 工控软件 | 人机界面 | 运动伺服
  D C S | 工业以太网 | 现场总线 | 数据采集 | 数传测控 | 工业安全
  电 源 | 嵌入式系统 | PC based | 机柜箱体壳体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工控搜索 快.专.准
  首页 | 公司简介 | 新闻 | 产品 | 供应 | 部门介绍 | 应用实例 | 技术培训 | 下载 | 文摘 | 诚聘 | 代理 | 合作伙伴
走向点到点的互连---从PCI、PCI-X到PCI-Express

南京伟东科技有限公司
收藏本文     查看收藏
对未来计算平台芯片与芯片之间的带宽需求将连续增长。到现在为止,并行总线的发展能够跟上这样的需求。32位33兆的PCI已经发展到64位133兆的PCI-X。有了它,事务处理的量已大大增加。一个建议的解决方案正在从基于总线结构向点到点结构的方向变化。本文将关注PCI-Express,它在下一代计算平台中可能替代PCI和PCI-X。</P><P> 在目前的结构中,外围设备(网络,存储和视频)使用像PCI或PCI-X那样的平行总线来连接的。平行总线已从32位33兆的PCI发展到了64位133兆的PCI-X。随着平行总线的时钟速率的增加这些总线支持的插槽数目就减少。平行总线通常包含地址/数据信号和一些边带信号。边带信号用来表示总线上数据的方向和事务处理的类型,还能用于表示中断或总线主控请求。一个典型的64位PCI-X总线在总共127个信号管脚中可包含64条地址/数据线和33个左右的边带信号。</P><P> </P><P> </P><P> 由于网络、存储和视频的带宽需求已经增长,一些设计师们正着眼于把点到点的结构作为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在基于总线的结构中,带宽是由总线中所有的设备来共享的。在PCI-Express 点到点的结构中,每个设备都由一个专用连接而不必要共享带宽。点到点的结构还有其它的优点。一个典型的PCI-Express连接使用两个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对,一对用于发送,一对用于接收。在这个结构中没有边带信号。下面的图显示了一个点到点的通道,它有两个差分对(一个发送一个接收)和一个地信号。一个PCI-Express通道在每个方向同时以2.5Gb/s传送数据并使用8b/10b编码。</P><P> </P><P> </P><P> PCI-Express提供了超越总线型PCI-X的一些优点。优点之一是为应用裁剪带宽的能力。PCI-Express信道能聚集以增加总带宽。PCI-Express通道的有效组合为x1,x2,x4,x8,x16和x32。可用的带宽直接与通道的数目成比例。通道数加倍带宽也加倍。一个10Gb以太网控制器可以使用4条PCI-Express通道来与控制器的带宽相匹配。由于PCI-Express通道不是被多个设备共享的,它的结构本质上是可热替换的。PCI-Express使用消息传递来处理一些PCI所提供的边带信号。</P><P> </P><P> </P><P> PCI-Express还提供了把大的信道分成小的信道的能力。一个8通道的PCI-Express连接能分为二个4通道的连接,四个2通道的连接,或八个1通道的连接。PCI-Express另一个优点是减少通道所需的信号数目。在传统的PCI中约有127个管脚。如果芯片厂商有兴趣提供多个PCI总线来增加额外的带宽,那么他们要为每段总线增加127个管脚。相比之下,4通道的PCI-Express连接是20个管脚。这对芯片厂商会造成重复PCI总线的困难,其主要成本之一是封装。一个有趣的度量单位是每管脚的带宽。全部管脚计数包括芯片厂商使用不同的技术所需要的地址、数据、边带、电源和地线连接。由于PCI-Express的可扩展,它的每管脚的带宽从1信道至16信道保持相同。</P><P> </P><P> <BR> 用于母板的器件从PCI到PCI-Express的转变将在2004年出现。转向PCI-Express的主要驱动力是每管脚的带宽,可扩展性,和带宽。从软件的观点PCI-Express看起来就象PCI。PCI-Express的设计师们要维持与为PCI设备编写的所有软件都兼容。一个仍要回答的问题是何时我们可以看到基于PCI-Express的插板。现在标准已有了,这只不过是市场采用率的事情了。</P><P>
 

状 态: 离线

公司简介
产品目录

公司名称: 南京伟东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王必东
电  话: 025-8687 0688-801
传  真: 025-8687 0688-808
地  址: 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街130号奥体名座大厦A座501
邮  编: 210019
主  页:
 
伟东科技相关文摘:
仪表技术发展访谈
电信设备标准化的趋势与潮流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更多伟东科技文摘...
通过中华工控网在线留言伟东科技: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为中华工控网会员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以方便我们及时与您联络
 
中华工控网 GKong.com制作发布 广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