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概述]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象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象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无硬性伪迹、无放射损伤等优点,同时在不同对比剂的条件下,可测量血管和心脏的血流变化,广泛应用于临床。
 EIP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系统概述]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象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象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无硬性伪迹、无放射损伤等优点,同时在不同对比剂的条件下,可测量血管和心脏的血流变化,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磁共振成像系统技术要求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操 作 智 能 化(Intelligence) (2) 扫 描 高 速 化(Increase Speed) (3) 应 用 创 新 化(Innovation Application) [系统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核医学领域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道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技术。80年代核磁共振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身体组织中,到处都有含氢的分子(如水分子和脂肪);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的核磁共振频率与其周围环境有关。藉核磁共振频率扫获得与各部位组织结构相关的讯息,再经电脑分析可以组合成立体影像。 根据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计算机图象重建系统的功能要求配备大容量、速度计算机。支持高分辨率,高速度、实时性显示。FSC-1711VN性能卓著,处理器达到P4级别,配备两条DDR200/266DIMM插槽,可支持最大达2GB DDR系统存储器,充分发挥Pentium 4的超强处理性能。另外板上集成了一个10M/100Mbps以太网控制器;用户可组网或连入PACS系统,板载AGP1X/2X/4X 图形加速控制器,32MB独立显示缓存,极大加快图形显示速度。确保最佳图象质量。这些性能确保客户产品的技术领先性,符合磁共振成像系统近年来的发展需求。
 FSC-1711VN可完全满足用户对性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要。充分满足现代磁共振成像高速、高分辨、多功能的要求,并且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系统框图] 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由磁体系统、普仪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图象显示系统组成

 磁体系统是由主磁体、梯度线圈、垫补线圈和与主磁场正交的射频线圈组成,是磁共振发生和产生信号的主体部分。 普仪系统是产生磁共振现象并采用磁共振信号的装置,主要由梯度场发生和控制系统、MR信号接收和控制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图象重建系统要求配备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和高分辨的模数转换器(analog/difital converter, A/D),以完成数据采集、累加、傅立叶转换、数据处理和图象显示。 [系统评价] (1) 高可靠性。 (2) 图象处理性能优良。 (3) 计算能力强大。 (4) 服务体系完善。 伟东科技专业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服务体系可以是客户在选择“EVOC”产品时无后顾之忧顾之忧。 [系统配置] 人机界面:PPC-1200工作站 主板 HSC-1621LDN CPU 赛扬733 内存 128M 硬盘 20G 控制主机:IPC-6806机箱+FSC-1711VD主板 机箱 IPC-6806P/ IPC-6808P 主板 FSC-1711VD CPU P41.7G 内存 256M DDR 硬盘 8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