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制造”新境界值得期待

http://www.gkong.com 2017-06-02 14:39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提出过一个“6+1”产业链的理论:“6”指的是: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第三仓储运输,第四订单处理,第五批发经营,第六终端零售;“1”指的是:产品制造。

纵观中国的外贸企业,中国控制的主要是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和制造,而发达国家控制着微笑曲线的两端,产品设计、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

回想一下《全球创业狂》里的桥段就再好理解不过了,每一个比赛者几乎都是先前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构思创业想法、设计创新的产品,比赛中,他们找到中国的供应商,按照他们的设计,制造出产品再运回英国销售。

中国的制造工艺水平令嘉宾们惊叹,比如,设计了新型写字板的Rabina说,“中国的供应商太棒了,可以满足我所有的要求,哪怕是很小的一个要求”;Amanda供应商工厂里的师傅连夜帮她攻克了超薄环保材料的焊接难题。

节目中的供应商都是中国优秀外贸企业的代表,但即便是像生产高级礼服的Dennis、生产玩具的邦纳这些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制造商,介绍自己是也是以“为高级设计师生产礼服”、“世界玩具巨头Walmart等的供应商”这样的字眼,而不是我们有什么品牌。

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供应商赚取着微薄的制造费,而绝大部分的产品附加值在设计者和销售者那里,Dennis卖给礼服设计师Caroline的裙子约9美元一件,而这些裙子运回英国经过Caroline的设计和加工,会卖到150到300英镑每件,去除其它各种必要成本,Caroline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设计便携蓝牙冰箱的Arran,产品售价是99英镑,而他的产品核心零件-音响,在中国的采购价是1.23英镑,由此大概推算出,利润率也能达到百分之几百甚至几千。不难想象,我们有着自己制造优势的生产商,如果有了自己的品牌和设计,局面将会完全不同。

我国之所以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这是由于我国本来就是从代工做起,而就在中国制造商摸仿、甚至伪造别人品牌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却在悄悄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转化和升级。与中国制造商不同的是,许多国外制造商却立足于打造自主研发的品牌。

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堪称世界“廉价”工厂的帝国,发达国家目前转移到中国等国家加工的产品,其品牌和设计都是自己的,而转移到中国的只是生产基地,企业真正的“大脑”还在本国。

美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后来这个国家的低科技制造企业为寻找廉价劳动力而涌入中国,中国变成制造大国。随着中国自然能源消耗、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加上面临着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中国制造业优势正在丧失。

导致中国制造优势丧失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这一优势在不断流失,现在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2至3倍以上;二是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20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笼罩在“中国制造”命运上的魔咒,只有屈成食物链的最下端;三是人民币升值因素。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因此,“中国制造”的魅力不断地打折扣。

中国制造业优势的丧失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务之急是给中国制造重新定位,这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

未来企业降低成本不在于利用廉价劳动力,而在于“6+1”中的六大块必须高效整合。“中国制造”的美丽嬗变,不止于内在技术含量、外在包装营销,更在于价值链的再造与融入,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国工程院2013年1月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项目组认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指出,“中国制造强国”的发展主线是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这里的信息技术不妨通俗的理解为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未来,“中国制造”已经与阿里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中国制造”最终能否成为“中国品牌”,很大程度上也要仰仗电子商务平台。电商的确帮了“中国制造”的大忙,让中小外贸企业能够顺利的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在获得真金白银的同时,输入相应的技术、理念与创新。

融入全球的制造业价值链,在设计、品牌和零售等领域分一杯羹,中国的制造业就必须完成供应链内部的重构。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涌曾表示:企业家必须重视自己对客户的价值,重视供应链内部的重塑,这是非常关键的。制造业以前的核心竞争力是质优价廉,而今天中国要在全球的供应链里有更大的话语权,第一个是靠产业抱团,第二个是依靠平台,平台的本质不是一个聚合效应,而是大数据重构。大数据重构将改变外贸的供应链,而这个改变将会细化到每个中小企业自身供应链的改变。这个过程中,阿里来助力,中小企业来完成。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是阿里巴巴秉承的企业信念。在这场外贸行业的革新巨变中,阿里巴巴能帮中小企业做什么呢?余涌介绍,让贸易回归贸易,让制造回归制造,这是一个大势。今天的成功企业,它首先做小了做细了。如果企业细分了自己的定位,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它就能够接触到终端客户,就有用户数据。用户数据以后能够改变很多东西,比如说,设计、制造、品牌、渠道、定位、春秋季的换季、整个生产流程的设计、所有柔性化的生产等所有的东西都将变成重构。

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的瓶颈。企业这棵大树能够长多高,基本上来自于这个企业家能够抓住多少资源,有多少精力,精力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阿里巴巴的平台就是要释放这个核心竞争力,物流我帮你来,关检汇税我帮你来,人才我帮你来,借了货款我提前贴给你,后面收款跟你没关系,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意回到生意的本质上去。”余涌说。

中国的外贸行业已经进入了新外贸时代。著名经济学专家马光远先生曾说,新旧外贸的区别就在一个观念流上。如果中小企业家们都能打开自己的思想,拥抱互联网,制造业能够和互联网更好的融合,那么,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将会有极大提升,中国制造走出供应链底端也就指日可待。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