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方案
行业概述 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工作是首要任务。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 针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的实际情况,由于林区地形条件很复杂,不适用通常的有线传输模式,伟博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项目实践,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森林防火无线图像监控系统。 森林防火无线图像监控系统由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摄像机和镜头系统、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控制中心,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还具有向上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
系统设计关键点 在林区复杂环境下实现实时监控,系统要考虑具备以下特点: 1 、环境导致监控范围大。监控点的选择,首先摄像机应安装在森林制高点,要求视野广、无障碍、监控角度大,尽量少设监控点,并尽可能使得每个监控点监控覆盖的森林面积最大,如无法回避有死角,可增加监控点。 2 、全天候监控。监控点要全天候工作,这就需要选择摄像机时应选用红外敏感型彩色转黑白摄像机;镜头应选用日夜两用型镜头,并且 3KM 外能看清人物活动;云台要求选用螺杆传动的室外一体化云台,为了减少远距离图像的抖动,摄像机的安装也要确保牢固稳定。 3 、由于森林防火监控自身的特点,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的方式,因此最理想的方式就是3g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方式以施工简便,成本低,一次性投入等优势,无疑成为监控系统传输链路的首选。图像实时传输、清晰,传输频率可选,并且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率的大小可以按要求配制。
4、 森林防火涉及的范围广,距离远。各个需要监控的林区与监控管理中心距离较远,分布较为分散。通常采用WB30003g产品混合组网模式。对于分布密集的远端点采用WB30003g多卡组网模式。
5、 前端设备的供电。在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能够给前端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选择监控点的时候,要尽量考虑选择有固定电源的地方,但大家会考虑到有电源的监控点距离中心很远,这时就体现出远距离传输的无线设备优势。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有源点,那么只能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 在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时,首先,要选择专业的太阳能电源公司的产品;其次,太阳能供电系统最少要保证在阴雨天,能给每一个监控点的前端所有设备提供 24 小时的电力。太阳能供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电池方阵、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逆变器、蓄电池组构成。太阳电池方阵在晴朗的白天把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给负载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组充电;在无光照时,由蓄电池给负载供电。 6、 避雷接地要安全可靠。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软肋是前端的避雷与接地,前端设备的避雷与接地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忽视了避雷与接地将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的损失,避雷原则是所有设备都要安装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接地电阻不大于10 欧姆,如工程商没有避雷与接地能力,建议与本地专业的避雷与接地公司合作,避雷与接地的自身特点是由环境决定的并影响到的实际避雷效果,因此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而设计避雷与接地是纸上谈兵,且不可行。 7、为及时发现火警,前端需要有烟感等感应器以及报警联动设备。此时,需要注意: (1)将感应器与报警联动设备正确与视频编码器的 485 线连接。 (2)设置 485 地址。 (3)前端和后端的控制协议必须保持一致。 (4)远端及后端设备的波特率必须设置一致。 8、中心实时监控前端设备工作状态。由于整个监控前端设备地处深山,维护极为不便,所以中心要能随时掌握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对维护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分析作用,一方面降低了整个系统维护工作的强度和费用,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用户和工程商双方的利益。
3. 系统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现场设备(或简称分站设备)、数据传输和调度/集控站、调度中心监控终端。
1 现场设备主要用于音视频的采集与存储和采集现场其他设备的一些数据,为监控中心的领导提供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为日后案件的处理保留最直观的证据。
2 数据传输主要是由网络提供商提供网络传输服务,现阶段主要以CDMA和 3G高速无线移动 网络为支撑,提供数据传输业务。
3监控中心:主要用于领导通过对传回中心的音视频资料,分析后对远程人员和现场进行分析研究,处理现场事件,并可对资料进行录制保存,以便查阅。它主要由电视墙,计算机以及配套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