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JZ896A/B是本公司专为无线自组网应用而设计的平台,支持平面结构型自组网技术,具有灵活、可靠、组网方便等特点。
JZ896A/B工作于487MHz~493MHz频段(发射功率200mW),属于微功率免申请计量频段,无需额外授权费用或网络第三方支持;支持8个频点的频率空间应用,采用蜂窝结构的网络自组方式,提高了频率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网络的扩展性;点对点通信距离为1000米(可视距离),在网络内支持自组织多跳传输技术,使得网络有效覆盖半径达到1000-4000米;采用平面式的组网方式,每个临近的节点都可以作为本节点的中继节点,所以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络覆盖盲区问题。
JZ896A/B提供TTL、RS232、RS485三种通用的设备接口,方便与用户的设备相连接。
JZ896A/B可广泛应用于远程数据采集、恶劣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等方面,如水电气自动抄表系统、工业现场的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数据采集等。
组网原理
JZ896A/B平台有两类设备构成:中心控制单元CCU(JZ896B)和分布式数据单元DDU(JZ896A)。
中心控制单元CCU(Center Control Unit):与用户的数据处理设备相连接,负责整个网络路由表的建立、维护,接收来自各分布式数据单元DDU的用户数据上传给用户数据处理设备。
分布式数据单元DDU(Distributed Data Unit):与用户的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接,负责将用户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给中心控制单元。
JZ896A/B网络采用平面型的自组织路由协议,所有DDU在网络内的地位平等,不仅可以直接和覆盖半径内的CCU通信,同时还具有数据转发功能,可以为其相邻的CCU转发数据,多个CCU根据自组织路由协议就可以构成DDU到CCU之间的多跳通信链路;因此,即使DDU不在CCU的覆盖范围内也可以通过临近节点的转发,建立起与CCU之间的通信。
如图1所示:DDU1 ~DDU6在同一个JZ896A/B网络内,DDU1~DDU3在CCU的通信覆盖范围内(图中虚线圆所示范围),可直接建立到CCU的通信链路;DDU4~DDU6不在范围内,需要通过临近节点的中继。DDU6通过DDU1进行中继,建立到CCU的通信链路(DDU6-->DDU1-->CCU),DDU4通过DDU3进行中继建立到CCU之间的通信链路(DDU4-->DDU3-->CCU),DDU5处于更远的距离,所以需要通过DDU4中继再通过DDU3中继,建立到CCU之间的通信链(DDU5-->DDU4-->DDU3-->CCU)。

采用了这种自组织多跳路由协议后,扩展了JZ896A/B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提高了网络的抗干扰性。
此外,采用自组织多跳传输技术后,每个DDU均可为相邻的DDU转发数据,这使得DDU与CCU之间可建立多跳通信链路,当某条通信链路中断时,立即启用备份的通信链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如图2所示:DDU5到CCU的通信链路有3条,包括:
路径1:DDU5-->DDU4-->DDU3-->CCU
路径2:DDU5-->DDU4-->DDU1-->CCU、
路径3:DDU5-->DDU6-->DDU1-->CCU,
当其中一条通信链路变坏时,可选择另外一条。即使,CCU覆盖范围之内的DDU通信链路变坏时,也可通过临近的DDU进行转发,例如,DDU3可通过DDU1进行转发。

在JZ896A/B自组织网络设计中,DDU与CCU之间的通信链路最多为4跳,所以,每个DDU与CCU之间的通信链路最多有3个中继节点。每个CCU与周围4跳范围内的DDU构成一个网络
JZ896A/B平台接口定义
JZ896A/B硬件平台包括JZ896A(DDU)和JZ896B(CCU),两个单元提供同样的设备接口:TTL/RS232/RS485三种接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接口方式,接口共5个引脚,如表1所示:
JZ896A/B与客户设备的连接,如图3所示:

为了防止因串口(RS232)接反而造成无法通讯,请您在连接好设备上电后,使用万用表分别测量2脚和3脚的对地电压,若都有负压(-6V到-9V之间)存在,表明接法正确;若一脚有电压,另一脚没有电压,表明串口接反了,应将2脚和3脚连线互换位置。
参数设置
设置步骤
1. 将模块与PC进行连接。接口为TTL或RS485时,需要在模块与PC之间接转换器;
2. 打开我们公司提供的RF设置软件,选择正确串口,属性设置为:波特率9600、数据位8位、
校验 NONE、停止位1;
3. 模块上电,红灯闪烁两次,表示模块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4. 电台检测,软件下方会提示成功检测到电台;
5. 读参数,对应的文本框内会显示当前的模块参数;
6. 选取所需的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读取该参数,进行比对。
配置参数
1. 信道参数:MHz
2.空中速率:bps
3.串口参数:bps
组网过程
每个JZ896A/B网络包含一个CCU模块和若干个DDU模块,组网之前必须给每个DDU编号,并且不能重复,使用本公司的RF设置软件中的
“ID”功能对每个DDU设置不同的ID:设置范围1~255之间。
JZ896A/B采用了表驱动式自组织路由算法:由CCU发起建立每个DDU到CCU之间的路由,CCU内部会自动生成一个路由表保存每个DDU到CCU之间的通信链路;当CCU访问某个DDU时,调取该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应的DDU,DDU会根据路径信息发送数据给CCU。路由最大长度为4跳。
组网过程如下:
1. 上位机发送一条组网命令给CCU;
2. CCU收到组网命令后,应答上位机,并发出组网命令;
3. 等待整个组网过程完成,CCU会发送组网完成的命令给上位机;
4. 上位机对网络的每个DDU进行访问,若访问失败,表示该DDU入网失败,进行记录;
5. 整个网络DDU访问完毕后,针对未入网的DDU,进行分析,在合适的位置增加DDU,重新组网,完成整个网络的覆盖。
注意事项:
1. DDU的分布密度应尽可能适中、分布均匀、以CCU为中心,ID
号从小到大依次展开分布;
2. 若在某一区域出现盲区,则适当的增加DDU的路由点来覆盖;
3. 具体的应用需要对CCU进行编程:(本公司会根据不同的应用进行CCU的编程)
1> 所有用户设备的物理地址和DDU的逻辑地址映射到CCU中;
2> CCU需要接收来自上位机的命令,才会启动网络的组建;
3> 数据访问阶段,CCU需要根据上位机的不同访问命令完成对指定DDU的访问;
4> 对DDU进行访问时,当第一条路径访问失败时,应自动选择第二条路径,当第二条路径失败,选择第三条路径,若第三条路径访问失败,则返回访问失败信息给上位机。
4.用户编程应注意:
1> JZ896A/B网络路由长度最多为3级,用户编程时要考虑路由延时,两个DDU之间的访问时间间隔不小于8s;
2>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应该考虑定期重建路由;
3> 每次传送的数据量小于40个字节。
用户天线选择
©备注:我公司保留未经通知随时更新对本说明书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