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赢——西门子工业成功案例

中华工控网 > 解决方案 > 西门子工业成功案例 > 幕后英雄西门子PLM 效应,英业达修练一身好本事

幕后英雄西门子PLM 效应,英业达修练一身好本事

为了应对IT行业的激烈竞争,需要一套通用平台,让组织运作流程更顺畅,并整合组织内部各大功能系统,确保数据相互流通,并维持正确与完整性。Teamcenter Enterprise Solution让英业达落实了流程自动化、提高整体生产力,更影响研发人员的互动和工作态度、甚至项目管理的效率。

业务挑战
为了应对 IT 行业的激烈竞争,需要一套通用平台,让组织运作流程更顺畅,并整合组织内部各大功能系统,确保数据相互流通,并维持正确与完整性。
Teamcenter Enterprise Solution 让英业达落实了流程自动化、提高整体生产力,减少人力增加;更影响研发人员的互动和工作态度、甚至项目管理的效率。

解决方案
导入 Teamcenter EnterpriseSolution 方案,通过一组通用功能接口,衔接物料管理、工程文档管理、项目管理、产品配置管理、工程变更控制等功能系统;并延伸整合ERP、企业数据库、CAD系统等应用程序。

应用成果
提高设计工程的生产力。

通过自动化流程,追踪、降低人为错误。提供更快速且可靠的设计变更控制。提高整体生产力,减少人力增加。通过系统设计的规则,导引使用者更重视工作流程的细腻度。

PLM – 幕后英雄

2006 年,Business Week 发布了「全球科技公司一 百强( The Info Tech 100 )」,营运主力为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 ODM 业务的英业达,以年营业额 61亿 9 千 8 百万美元、年增长率 45% 的成绩,名列第 17 名;台商排名紧次于鸿海精密和宏达电子,更远远 领先笔记本电脑 ODM 前二大业者──广达电脑和 光宝科技。

Business Week 评述英业达时提到:面对知名品牌 客户常态的苛刻要求,台湾 ODM 厂商还会有什么 更为难以应付的事呢?答案是:沦为二线 ODM 厂商。然而,英业达在历经一段长时间的笔记本电脑大订单争夺苦战后,不但获得 Toshiba 公司越来越多的订单,也积极开拓新战线,将服务器设计与制造纳入另一条经营主线。(图1)

跌落幽谷的反弹修练

英业达(股)开发中心系统工程处协理魏瑞光表示:「事实上,现在要承接科技大厂的 ODM 订单, 是否导入 PLM 几乎是竞标的资格条件之一。」「我们很庆幸,当年在公司的营运走到谷底时,英业达的高层做了一件睿智的决策──投资导入 PLM 项目,彻底重整了所有流程,修练了现在的竞争力。」当时的英业达在营运流程上遭遇最急待突破的瓶颈,就是如何串连组织内部各种应用系统,让不同使用者实时取得所需的数据。这种系统之间的数据衔接需求,呈现在几方面,包括产品结构管理 ( PSM ) 机制;文档管理;各系统(例如 EC 流程、EBOM、FIS)与 ERP 之间缺乏整合,造成数据因重复输入而衍生许多错误;缺乏 单一汇集功能,让每位使用者要面对过多的登录页面;缺乏对工程变更控制的详细分析;甚至耗费过多时间在导入 PLM 的基础技术与核心功能等。

于是,英业达在 2002 年召集相关部门的高级主管,组织一个 PLM 建置委员会,深入设想组织的需 求与目标,并具体落实成每一条书面文字,编制成一本厚厚的需求规划书。

「我们花了许多时间进行内部沟通、理清需求、设定明确的目标,才完成这本巨细靡遗的需求规 划书。它详细的程度远超乎外部顾问群的想象。」魏瑞光强调:「正因为做足了准备功课,日后在实施推展过程中,一切都有据可查。这也是我们的PLM项目得以成功上线的先决条件。」

以Teamcenter 流畅串接五大功能系统

经过审慎评估,英业达选用全球 PLM 解决方案市占率第一的 Siemens PLM Software 公司的 Teamcenter Enterprise Solution,于 2002 年展开这场长期、攸关公司迈向知识管理水准的艰巨工 程。

「评估 PLM 方案有个重点,就是要看公司组织流程的成熟度,以及对 IT 技术的支持能力。」魏 瑞光表示:「我们认为 Teamcenter 方案容易客制化,拥有快速连接其它系统的接口(这有利于 解决英业达当时各大系统衔接性不足的问题),也提供完整、立即可用的核心程序,同时维护投资也相对轻松。」英业达的 PLM 项目初始目标就设定要「一次到位」──从完整模块功能的全面上线,到全球站 点的同步启用。

虽然 PLM 的导入范畴必须是全面性,才能彰显最大的效益,但考虑到实际投资成本,英业达采 取了阶段式部署,中期将达到二千人的使用规模。

成功优势一:拥有内部参考范例

「英业达在导入 PLM 项目上有个罕见的优势,那就是拥有一个绝佳的内部参考范例──服务器 事业群。」魏瑞光回顾这段建置历史时,点出项目成功的第一个要点。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区分为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两大区块。后者承袭了前任东家的成熟作业流程, 但因应提升作业效率和各大系统的数据整合需求,希望建置一个电子化工具。「因为服务器事业群的作业流程较为成熟,我们通常在导入新功能后,成效立即显现。」英业达研发技术中心协理刘达成表示:「于是当同样的功能要部署在笔记本电脑事业群这端时,便 能够参考另一方的经验,调整实际部署的实施。我认为这对于整体 PLM 项目的推进是极有帮助 的,因为我们不需要等待部署一段时间后,才知道成 效为何。」

成功优势二:收编所有旧系统数据

其次,通过巨细靡遗的准备作业与分析,英业达的 PLM 团队做了一个重大决策:收编所有旧系统数据。魏瑞光指出:「当初我们知道,如果让新旧系统划清界线,不理会旧系统数据的收编问题,PLM 的建置工 作相对就简单多了,但也就无法摆脱新旧系统并用的 后遗症。」于是不同于高科技制造同业惯用的切割模式,英业达选择长痛不如短痛。「我们把长达 25 年的旧 系统数据(包括 PARTS 和 BOM )全数收编进来,而且是所有工厂站点无一遗漏。」(图2)

为何要这么坚持收编旧系统数据呢?魏瑞光分析个中利弊表示,「从人性抗拒改变的角度来看, 当新旧系统同时存在,使用者无疑的会继续偏好旧系统,因为熟悉操作、因为不会出错。」「那么问题就来了。新旧系统的规则之间会产生冲突、数据输入无法确认完整性,而且组织要配置两组系统维护人员──无论从数据的一致性,还是系统维护与人力成本,都将会产生巨大的矛 盾。」魏瑞光提醒,新旧系统并存,等同于新系统没有真正、全面的启用,因此也就无所谓的结案了── Never Start, Never End 。做到这个地步,PLM 无可避免将会沦为「花瓶」的下场。魏瑞光进一步指出,「更严重的问题是,当一套新系统缺乏使用者的关注,就无法获得丰富的使 用经验,也将会失去精益求精的机会。管理高层不允许 PLM 项目沦落到这种下场。」因此,实施 团队花了很大的努力,把为数可观的旧数据过滤筛选,转换到新系统,继续供给产品开发设计使用。而这股坚持的信念与毅力,也同样映证在「一步到位」的策略实行上。英业达在负责项目人员的 技术自信基础下,经过高 EQ 的反复沟通,历经上线前全方位的测试,终于达成艰巨的任务。

正面效应涌现,一年节省数以亿计营运费用

PLM 项目上线后运今超过三年,各种典型的实施效益也在英业达显现,包括:提高了设计工程的生产力;通过自动化流程,降低人为错误、加快项目成果的完成时间;提供更快速且可靠的设计 变更控制,以及提高整体生产力,减少人力与总成本等。

事实上,PLM 导入上线后的第一年,正是英业达的年营收由谷底反弹开始成长的时期。项目团队 当时做了一个报告,因为实施流程再造,估计约一年节省了数以亿计的营运费用,而这个数字将会随着年营收的增加,节约数字更可观;正所谓「不花钱,就是赚钱。」

这个惊人节约数据的统计基础之一, 来自于英业达的业绩增长了,人力 增加的速度却相对减缓。

英业达从 2004 到 2007 年间,项目数量增加了十倍之多,但因为流程设计的精准与适当性极高,人员的能力加强了、工作负荷容量也增大,使得人力增加速度却相对减缓,真正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果。也因此,魏瑞光每逢响应「PLM 可以为公司赚多少钱?」的问题时,总是说:「PLM 无法为公司创造一分一毫的营收,它是公司节省成本、成功营运的重要幕后英雄之一。」(图3)

工作态度更细腻,隐性效益不容小觑
此外,魏瑞光也说明,通过 PLM 设定的规则,每位使用者的角色和责任(role and responsibility)都有明确的定义。而这些从系统流程产生的数据,可以让上级管理者清楚观察哪些人员的工作态度是良好的?哪些人的态度有待改善的?并运用奖励或约谈等各种管理技巧,提升团队的士气或效率。

「一般导入 PLM 的企业很少谈论这种应用,但我们在行为转换这个课题上却感受很深。」魏瑞光坦言:「我们尝试引导一个可以有效率处理事情的行为,例如追踪每个工作项目的细腻度,掌握每个流程设定的需求是否确实被达成等。」(图4)

魏瑞光指出:「 PLM 项目是一种工程和组织的再造,因为所有流程都重新调整、规则化。在改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终端使用者甚至中阶主管的抗拒和抱怨。然而,随着使用时间越长、应用范畴越深,使用者才会真实体验PLM在工作效率、甚至工作态度上的转变。」

「长期来看,我认为实施 PLM 对公司最主要的影响,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而在这个艰巨的过程当中,要有坚持的执行力、设定明确的目标、沟通实施效益,取得管理高层的支持,才能让PLM 项目团队坚持不懈。」

展望未来:丰富使用深度和创意应用

英业达在建立 PLM 平台,链接组织内部各大系统之后,接下来在 2008 年的重点将摆在:加强 这套平台的执行深度──也就是让更多人实际使用,产生更多创意与应用效益;其次,则是和 把外部供货商、客户互动数据的沟通机制纳入本平台。「要怎样的收获,就先要怎样的播种。我们才刚要迈入正轨,整体改善空间和使用效益的层次,都还要逐步落实。我相信,通过公司高阶主管群展现的强力支持态势,以及员工们表现的正确工 作态度, PLM 更出色的应用成果,将指日可期。」

更多西门子工业案例请浏览“创赢——西门子工业案例中心” :https://webservices.siemens.com/referenzen/#language=zh,frame=1,pageindex=1

西门子工业 创赢——西门子工业成功案例

热门方案

中华工控网 G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