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系统结构图

4、系统特点
4.1 系统采用分层、分散式结构
分层:该系统分为三层:数据采集层(由无线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温度显示仪组成)、通讯层和计算机管理层。数据采集层设备负责采集数据;通讯层通过以太网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管理层;计算机管理层实现站级协调、优化控制和当地检测功能。同时实现与远程调度中心的通信。
分布:通讯层以站内无线温度显示仪为对象,面向综合分析变电站对信息的采集要求,分布式配置到每个独立变电站。各站完全独立,通过先进的以太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后台相联。
分散:数据采集层以站内一次设备的刀闸或连接点为对象,可选择就地安装在所需监测的点上,做到位置上的多点分散。不是以柜为单位,而是以点为单位的高度分散。
这样的分层、分布、分散式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有点:
61618;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任一部分设备的故障都只会影响系统局部的工作;
61618; 站内甚至没有二次电缆或者一根通信线,节省了投资,简化了施工与维护;
61618; 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即使用于新建变电站,也适用于老站改造;
61618; 数据采集层设备之间无任何连线,提高了一次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高可靠性
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传感技术、数字编码方式的无线传输技术和独特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进行高压隔离的信号传输,解决了无线信号的相干扰问题和数据传输的纠错问题。读书准确,可靠性高。传感器内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传感器采用全金属外壳,和被测点设备达到零电位差,无击穿隐患切具有极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传感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等于10mW,发射不会产生任何超标的干扰。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会对一次设备产生任何干扰和影响。
4.3免维护性能
系统部件在运行时均能进行在线自检,温度传感器在每次测量时会进行自校准。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无需人工维护,实现无人值班。
4.4稳定可靠的测温模块
智能测温模块采用无线通讯技术传输温度信号,温度信号从测温模块到通信模块不需要任何接线,无任何绝缘安全问题,温度传感器能够安装到带电物体的表面,直接测量带电物体的温度。测温准确、可靠,精度高,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4.5报警方式
温度数据发送时间间隔(1分钟-24小时)和温度报警阀值可由上位机软件设定,上位机直接发下行命令给温度显示仪,温度显示仪以无线方式直接设定或更改温度传感器测量上传周期和报警值,实现双向智能化。由于每个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同,报警阀值也不相同,可以单独设置每个传感器的报警温度。当发生报警时,监测计算机能自动记录并显示报警时间、报警点名称和报警状态,并伴有声光提示,所有的报警信息都被记录在数据库中,以备查阅。
4.6传感器超低功耗设计
温度传感器由于安装位置特殊,装上后很难有机会卸下,那么电源效率是设计考虑的关键因素。AT-II-C3传感器采用超低功耗设计,定时发送与超温报警主动发送相结合,保证了温度超标不漏测。传感器使用电池供电,供电时间为6年,可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