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已被利用,各种复杂规模、施工见险大的隧道正在增加,人们对这些重要地下建筑结构的实时安全性与稳定状态特别关注和重视。以往的人工检测已不能满足工程结构的全面检验要求,自动化监测系统不但可改善监测精度和稳定性,节省人力,数据资料也更完整精确,可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品质及安全,有效地防止致命事故的发生。 DT隧道自动化监测系统不只是对传统的隧道检测技术的简单改进,而是运用现代化传感设备、光电通信及计算机技术,针对于明挖隧道、松散土体中浅挖隧道及岩石内深挖隧道,实现在线自动化监测,实时获取反映结构状况的信息,从而提供施工安全评估及回馈分析资料,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品质及安全。 主要的监测项目: 1)结构受力监测,包括隧道外侧土压力、隧道外侧水压力、管片钢筋受力管片混凝土受力结构温度分布等; 2)变形监测,包括断面、结构、地层围岩等的变形; 3)接缝位移监测,主要包括管片外侧的纵缝张开量、管片接缝处压力情况、管片接缝内侧张开量; 4)支护机构监测,包括支护钢索或螺栓的受力等; 5)振动监测,主要监测隧道在三方向所受的振动情况。
监测系统构架图:

前端仪器设备: 1) 变形位移监测 —断面收敛系统、沉降位移传感器、裂缝计; 2) 受力监测 — 表面/埋入式应变计、土压力计、渗压计、钢筋计、温度传感器; 3) 振动监测 — 三向加速度计、振动记录仪。 监测采集单元: DTRTU80G-20远程监测单元 DTCEM-20自动测量集线箱  隧道监测软件—DTs—隧道监测开发软件   
DT隧道监测系统案例: 1)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结构监测 厦门翔安隧道工程是连接厦门市本岛和大陆翔安区的过江隧道,设计采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置3车道,中孔为服务隧道。工程全长8.695km,海底隧道长6.05km,跨越海域宽约4200m,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面约70m,最大纵坡3% ,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大断面海底隧道 。  监测项目主要有: a) 初期支护水压力,二次衬砌水压力监测;   b) 围岩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监测;   c) 隧道断面收敛监测  2) 西藏波密扎墨公路隧道监测 扎墨公路隧道位于西藏波密,隧道全长1800m,路基857m。洞口海拔约3770m。安全监测主要针对隧道结构的水压力、土层压力、结构应力应变、钢筋受力、隧道结构温度及结构振动,通过在线长期监测的数据分析通过隧道的5条断层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采用的测试传感器为ROCTEST公司生产的PWS渗压计、TPC土压力传感器、SM-2W表面应变计、EW-2钢筋计、TH-T温度计以及Geosig公司振动加速度计及振动记录仪。 采集系统应用我公司的DTMCU80G-20现地监测单元及DTCEM-20自动测量集线箱,分布在各个监测断面处。 现场部分图片:   3) 甘肃盘道岭过水隧道监测 甘肃盘道岭隧道位于甘肃省永登县,隧道全长约15Km。安全监测主要针对隧道结构的裂缝、水压力、土层压力、结构应力应变、隧道结构温度等,通过在线长期监测隧道的几个断面参数,分析隧道的长期稳定性。 采用的测试传感器为ROCTEST公司及国产仪器,包括渗压计、土压力传感器、表面应变计、温度计等,采用了Geosig公司振动加速度计及振动记录仪。 采集系统应用我公司的DTMCU80G-20现地监测单元及DTCEM-20自动测量集线箱,分布在各个监测断面处。通讯采用光纤及无线通讯组合。 现场部分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