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深井水位监测,向来是悬在矿区安全生产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复杂电磁环境易搅乱信号传输,含沙水质常加速设备损耗,人工监测又暗藏坠落、中毒等安全风险 —— 多重困境交织,直接导致水位数据 “不准、不稳定”,成为生产安全中最隐蔽的隐患。而万和仪表的 WH311 地下水位监测仪,在多个矿山的实战检验中,以针对性硬核设计与可靠性能,给出了直击痛点的破局方案。
三大痛点精准击破,硬核设计筑牢数据根基
万和仪表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矿山场景痛点的深度拆解与精准应对,从环境适配到数据精准度实现全链条优化。
1. 抗扰升级:复杂电磁环境稳传数据
主数据传输,从源头杜绝 “信号丢包”“数据漂移” 问题。
2. 防损设计:泥沙水质中延长寿命
矿山水质含沙量高,极易堵塞探头、磨损内部元件,是设备短命的 “元凶”。WH311 创新采用斜底式导流孔设计:一方面引导水流顺畅通过,避免泥沙沉积进入探头内部;另一方面分散水流冲击力,减少物理损耗,让设备在恶劣水质中仍能保持长久稳定运行,大幅延长使用寿命。
3. 算法核心:抵消波动保障数据精准
水泵抽水等作业引发的水面波动,往往让传统设备数据忽高忽低,精准度大打折扣。WH311搭载核心自动校正算法,能实时识别并抵消水面波动带来的数值误差,让水位数据彻底摆脱 “跳变” 困扰。经实测,该算法可有效过滤干扰信号,将数据精准度提升至新高度,为安全决策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
矿山实操验证:半天部署,预警、数据双靠谱
北方某地矿的部署与应用案例,直观展现了 WH311 监测仪的实战价值。
在部署环节,设备安装堪称“高效便捷”:探头直接投入深井,供电系统固定在井口附近,无需复杂布线,全程耗时不到半天便完成调试启用。投入使用后,优势迅速凸显:对比人工每周一次的“间断性” 测量,WH311 的实时数据更连贯,还能精准捕捉到人工易遗漏的小幅水位变化,实现了从 “点式采样” 到 “全程监控”
的跨越式升级。
更关键的是其预警能力。一次井下作业期间,WH311突然发出水位快速下降预警,矿山立即暂停部分区域作业。排查后发现,一处巷道已出现细微透水 —— 正是这及时的警报,让工作人员得以快速处置,成功遏制了透水事故扩大。此次事件也让矿山方深刻认识到:这款设备不仅能出 “准数据”,更能发 “关键警报”。
低维护 + 低成本:矿山长期使用更省心
对矿区而言,设备的长期运维成本与稳定性同样关键,WH311 在这两大维度同样表现亮眼。
强防护减维护,恶劣环境稳运行
矿山潮湿多尘、腐蚀性强,设备维护向来耗时费力。WH311
防护等级达到 IP68,外壳采用耐腐蚀、抗氧化的 ABS 材质,更通过了严苛的 R66
盐雾测试,能轻松应对井下复杂环境。某矿区的实际数据显示,设备连续运行 1 年多,仅需进行一次简单清洁,极大降低了人工维护工作量。
供电降成本,多重选择运维支出省三成
供电与布线是传统监测设备的 “成本黑洞”。WH311 采用智能供电方案,无需外接电缆,既省去了大量布线成本,又避免了电缆被矿石砸坏、腐蚀的风险。长期测算显示,其运维成本比传统供电的监测设备低 30% 以上,实现了 “降本” 与 “安全” 的双重收益。
#高端仪表用万和 #
#WH311 地下水位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