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繁易的战略进击:从HMI到PLC,走向全栈式自动化融合创新

http://www.gkong.com 2025-09-11 10:02 《中华工控网》原创

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大潮中,国产自动化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已成共识,但如何在国际巨头与本土竞争者夹击的环境下突围,依然是横亘在每家企业面前的现实课题。

繁易,这家以人机界面(HMI)与物联网产品起家的企业,近年来大胆迈入PLC和伺服系统这一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形成覆盖“控制—连接—计算—协同”的全栈式产品矩阵。通过统一平台、行业聚焦与开放生态,繁易正逐步走出一条融合创新的突围之路。

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融合

繁易切入 PLC 与伺服市场,绝非盲目跨界或冲动决策,而是基于自身深厚技术积累与对市场趋势精准洞察的战略布局。正如繁易产品经理张伟静所言,这一举措并非跟风之举,而是企业对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路径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此次战略转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 “控制 — 连接 — 计算 — 协同” 的产品组合优势,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升级为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智能制造与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实现从局部优化到全局最优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这是繁易完善产品矩阵、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内在需求。繁易以 HMI 和物联网产品为起点,但单一产品仅能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局部问题。在实际工业场景中,客户更需要一套覆盖底层控制(PLC、伺服)、人机交互(HMI)、数据采集与分析(物联网关、云平台)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通过将产品线向上游控制领域延伸,繁易打造出覆盖工控关键环节的全栈式硬件产品矩阵。这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幅减少不同品牌产品间的对接成本与兼容问题,还能显著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单客户价值贡献。

其次,这一战略转型顺应了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趋势。如今的工厂已不再满足于基础自动化生产,而是对数据透明化、远程运维高效化、生产过程柔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PLC 作为工业控制的核心部件,伺服系统作为精准执行机构,正是实现这些数字化需求的关键支撑。繁易深刻洞察这一需求,在 PLC 产品设计之初便融入物联网基因。例如,其 F5 系列智联 PLC 支持 4G 网络接入 Flexem Cloud 云平台,可实时上传设备运行数据,打破传统设备的 “信息孤岛” 困境,精准解决工厂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痛点。

更为关键的是,这是繁易把握国产化替代历史机遇的战略抉择。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企业对高性价比、服务响应迅速、贴合本土使用习惯的国产自动化产品需求日益迫切。作为本土企业,繁易不仅能提供性能达到国际水准的产品,还能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其FL7系列运动控制PLC正是为国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高速多轴控制的特殊需求而生,这种贴近本土市场的产品优势,让繁易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抢占了更多市场先机。

以FSU全集成智能自动化平台构建核心壁垒

在竞争激烈的国内自动化市场,繁易并未选择简单的价格战,而是转向系统价值竞争,从单纯的产品组合比拼升级为整体解决方案实力较量。国内拥有伺服、PLC、HMI全套产品组合的品牌很多,但是能提供全集成自动化平台的凤毛麟角。繁易的核心竞争壁垒,在于构建一套以FSU全集成智能自动化平台为核心,将自身在 HMI 与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积累,与 PLC 与伺服产品研发深度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们知道,传统自动化方案的一大痛点在于碎片化—— PLC 编程需使用一套软件,HMI 界面设计需切换另一套工具,伺服调试又要启用新的系统,不仅增加工程师的操作复杂度,还易导致数据断层与协同效率低下。繁易研发的 FStudio Unified(FSU)全集成智能自动化平台,正是为解决这一行业痛点而生。该平台有如下特点:

1、打破传统工业控制中硬件与软件割裂的局限性,将HMI界面设计、PLC逻辑编程、SCADA软件开发、伺服调试与配置等功能统一整合到同一平台,实现“一次组态、多端部署”。

2、帮助企业获得设备信息化完整且统一的数字模型,实现工厂级互联互通与IOT(物联网)融合。

3、支持辅助编程、自动组态、智能诊断等工业智能化功能,兼容主流工业协议,满足智能制造、能源管理、设备智能运维等场景的定制化需求。

同时,繁易深知大而全的竞争模式难以在红海市场突围,因此采取聚焦细分领域的策略。其 FL7 系列 PLC 明确以小型运动控制为核心定位,支持多轴插补、电子凸轮、追剪飞剪等复杂功能,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新能源等对运动控制精度要求极高的细分行业;伺服驱动器则针对龙门双驱等特殊机械结构进行优化,内置同步控制算法。这种精准聚焦的策略,帮助繁易避开与头部品牌的全面竞争,在细分领域快速建立市场优势。

打造FL7与FSU平台“硬实力”

如果说战略是方向,那么产品就是落地的关键。繁易最新推出的FL7系列PLC和FSU平台,正是其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

FL7 系列 PLC 凭借紧凑设计与强大性能,成为繁易进军高端自动化市场的标杆产品:

  • 高性能运动控制能力:支持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电子凸轮等高级运动控制功能,搭载高速 ARM 处理器,具备低延迟的布尔运算与浮点计算性能,可满足工业场景中快速逻辑控制与高精度计算需求;

  • 多总线集成优势:兼容 EtherCAT、CANopen 等主流工业总线协议,便于与伺服驱动器、机器视觉设备等第三方硬件快速组网,构建高性能分布式控制系统;
  • 创新紧凑型设计:采用刀片式 I/O 模块设计,整体体积较前代产品缩小约 70%,大幅节省电柜安装空间;可拆卸式端子设计则简化了现场接线流程,提升后期维护便捷性。

值得关注的是,FL7 系列 PLC 支持跨平台程序转换功能,可将西门子、三菱电机等主流品牌的工程文件转化为繁易格式,极大降低了用户更换品牌的学习成本与迁移成本。

作为新一代基于模型构建的多平台一体化智能化研发工具,FSU 平台的价值远超 “便捷开发”,更是贯穿 “云 — 边 — 端” 的数据协同中枢:

  • 直观高效的开发体验:提供图形化硬件配置功能,工程师可通过拖拽组件构建设备拓扑图,实现 “所见即所得” 的开发模式;变量集中管理机制确保全流程数据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与错误;
  • 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原生集成物联网功能,通过简单参数配置即可实现设备数据上云;支持 Modbus、OPC UA、MQTT 等多种工业协议,保障与主流设备、系统的兼容性,为客户打通 “信息孤岛” 提供技术支撑;
  • 支持模块化开发:兼容面向对象编程(OOP),工程师可将常用功能封装为功能块或类库,实现代码复用,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升交付效率。

长远布局:从产品提供商到生态合作伙伴

繁易的长远愿景,是成为客户在智能制造转型道路上的长期合作伙伴,这一理念集中体现在其技术协同、生态开放与服务体系建设中。

在技术协同层面,如前文所述,繁易的产品已形成 “控制(PLC / 伺服)— 连接(HMI / 网关)— 计算(云平台)— 协同” 的完整闭环:PLC 负责现场设备实时控制,边缘网关实现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云端平台完成数据分析、远程管理与决策支持,各环节无缝衔接,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

在生态开放方面,繁易深知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其产品广泛兼容 EtherCAT、CANopen、Modbus 等主流工业协议,可轻松接入不同品牌的传感器、机器人等设备;Flexem Cloud 云平台支持通过 MQTT 等标准协议对接客户自建的 MES、ERP 系统或私有云平台。同时,繁易积极与比亚迪、富士康、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适配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

在服务与人才培养层面,繁易同样投入大量资源。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推出 “18 个月保修、3 个月保换” 政策,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维护服务;同时,通过与高校、职业院校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发课程教材,为行业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自动化工程师,帮助客户与合作伙伴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未来,繁易将进一步深化 AI 技术与云边端协同布局:其 FE6300 系列 HMI 已具备多语种翻译与代码生成功能,后续计划将 AI 技术融入 PLC 与伺服系统,实现设备故障预测、生产工艺优化与振动抑制;同时,持续完善设备端、边缘网关与云平台的分工协作机制,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在生态建设方面,繁易计划开放更多 API 接口与开发工具链,吸引全球开发者加入,逐步向 “平台 + 生态” 模式转型;针对半导体、锂电、光伏等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将与合作伙伴深度协同,推出更专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结语

繁易是一家兼具自动化技术底蕴与信息化视野的工业物联网企业。作为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融合的桥梁,繁易立足本土市场需求,将传统工业自动化产品与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化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为设备制造商与终端用户提供涵盖新一代 PLC、HMI、远程 IO、工业网关、数字化平台的完整自动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融合创新之路。

这条道路虽充满挑战,但正是这种“技术深度整合 + 生态开放思维”,让繁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未来,随着工业 AI 与云边协同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期待繁易持续突破技术边界,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升级与国产替代贡献更多力量,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成果。

欲了解更多FL7系列PLC详情,请扫码锁定9月19日繁易直播间!同时,9月23日-27日,繁易将盛装参与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台位于6.1馆C160,欢迎莅临参观!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