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测报灯对无公害栽培过程的监测
1主要病虫害 为害柿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柿角斑病、圆斑病、炭疽病及柿蒂虫、柿星尺蠖、叶蝉、白粉虱和各种介壳虫等。 (1)柿角斑病、圆斑病。角斑病为害叶片和果蒂,病菌在其上越冬,第2a借雨水传播浸染,造成早期落叶和落果。柿圆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菌在病叶上越冬,生长期间也引起早期落叶,发病期较柿角斑病为晚。 (2)柿蒂虫。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早期发红、变软、脱落,群众称为柿烘。河北省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粗皮隙缝中越冬。夏季产卵于果柄与果蒂间,由蒂的基部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 (3)柿树介壳虫。有柿绵蚧、龟蜡蚧、草履蚧和红蜡蚧等多种。在梢、叶、果等处吸食汁液,削弱树势,诱发煤污病,或造成果实早落。 2病虫害防治现状 近年来,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柿树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对柿子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农药危害的严重性普遍认识不足,混淆高效和高毒的概念,许多人认为某药使用2~3min后害虫死亡就是高效。生产中,农民为了降低成本,专门购买价格低廉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居高不下。特别是有些农民不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刚刚喷过剧毒农药的水果随后就采摘上市,也是造成柿果及其加工品农药残留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使用的农药中以杀虫剂为主,约占农药总用量的78%,也是对人体毒害作用最主要的农药,为此,进行柿子的无公害栽培,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3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 自2008年以来,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借助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在太行山区开展了“柿子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立足于柿子的高产、优质、无公害开发,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3.1加强农业防治,降低病虫基数农业防治是最基本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之一。柿蒂虫、蚧壳虫类、柿星尺蠖、舞毒蛾、叶蝉、白粉虱等害虫大多数越冬态虫及角斑病、园斑病病原体均在枯枝、落叶、僵果、杂草及粗皮中越冬。利用冬春农闲季节清洁果园,将园内的枯枝、落叶、僵果、杂草及刮掉的树皮、剪除的密集虫枝等清理干净,及时摘除和拾掉虫果,集中销毁或深埋,可以消灭大量的病菌、害虫及虫卵,降低第2a的病虫基数。 初步调查表明,通过加强农业防治措施,第2a害虫的虫口密度平均下降16.85%,虫果率平均下降23.25%;柿子角斑病、园斑病的病叶率较对照园降低12.36%,病果率较对照园降低10.57%。 3.2病虫测报灯应用技术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将光、波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成虫,灯外有高压电网触杀害虫。这种方法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对人畜安全,效果十分明显。项目组在临城县阎家庄柿子试验示范园进行杀虫灯应用技术研究。实验采用浙江托普仪器制作的病虫测报灯。按照每盏灯控制2.7hm2的标准进行安装,杀虫灯悬挂2.4m高度时对天敌有杀伤力,但诱蛾总量远远大于其他高度,为最佳高度。以不安装病虫测报灯的柿子园为对照。每天20∶00开灯,次日早晨6∶00关灯,每隔1d倒1次接虫袋,记载杀虫灯下部口袋内害虫的种类、数量,同时调查处理与对照园内虫果率,总计观察5d。
病虫测报灯 http://www.zhibao17.com/product/1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