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田土壤水分的状况及其变化决定了作物对其吸收利用的强度和难易程度, 从而影响作物发育及产量。借助土壤墒情测定仪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研究对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有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灌溉棉区, 气候条件优越, 光热资源充足, 棉花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目前大力发展棉花生产的
情况下, 掌握不同土壤类型棉花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无疑对推动新疆的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表现不同。沙土地和黏土地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差别。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单位耗水量的产量。耗水量、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棉花水分利用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不同土壤类型膜下滴灌棉花产量、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土壤类型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差异。黏土地上棉花的收获株数高于沙土地。
通过土壤墒情测定仪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棉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可以看出, 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存在差异。
(2)膜下滴灌棉花土壤含水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黏土地上,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近似于抛物线, 0 ~ 20 cm 土壤含水量最低, 随土层深度增加, 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 至60 ~ 80 cm 达最大, 随后又降低。而在沙土地,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与黏土地相反。这种变化与土壤的理化、生物学特性以及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关。
(3)不同土壤类型膜下滴灌棉花产量、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与沙土地相比, 在黏土地上植棉,能够较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灌溉水, 增强棉花的抗旱能力。本文来自:http://www.trsf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