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源端所产生的干扰是电子产品较为常见的精度干扰因素,由于这种干扰无法完全被去除,只能通过减小干扰脉冲的幅度来降低其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在交流进线端串接入低通LC滤波器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产生了显著地效果。
② 传输电缆所产生的杂散电磁场会通过感应和辐射的方式进入信道而产生干扰,利用双芯屏蔽电缆能够实现较长线路传输的抗干扰功能。对于环境更为恶劣的情况,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可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将系统控制部分与vo口部分分开,并采用双电源供电来降低干扰产生的精度影响。
③ 除了有针对性的抵抗干扰之外,还可以采取增加硬件的方式提升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例如:选择和使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单片机;使用硬件看门狗电路;使用电压检测电路;尽可能使用单片机的内部程序存储器和内部数据存储器等。
(2)软件抗干扰技术:
① 通过在系统程序的关键位置插人部分单字节指令或将单字节指令进行重写,从而达到恢复“跑飞”程序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之为指令冗余。指令冗余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在双字节指令和3字节指令之后插人两个单字节NOP指令,以保证其后的指令不被拆散。二是对于程序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和某些对系统工作状态有重要作用的指令的后面,可重复写上这些指令,以确保这些指令的正确执行。
② 若“跑飞”程序进人非程序区或者表格区时,指令冗余则无法起到抗干扰的目的,此时可采用设置软件陷阱对“跑飞”程序进行拦截,软件陷阱能将“跑飞”程序引向某一位置,再通过编制的程序对“跑飞”程序进行恢复。
③ 某些程序被干扰后容易陷人死循环模式,通过程序监视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运行超时的程序,并采用相应的方式使程序复位,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