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应用场景:为什么需要它?
这种载具主要用于混合技术(Hybrid Technology)PCB的制造,具体场景如下:
-
PCB双面SMT+COB工艺:
-
假设PCB的A面已经完成了COB封装(贴好了芯片并键合了金线,涂覆了软质黑胶但尚未完全固化)。
-
PCB的B面需要贴装普通的SMD元件(如电阻、电容、小型IC)。
-
为了节省流程,需要将整个PCB放入回流焊炉中,通过高温焊锡膏将B面的SMD元件焊接好。
-
与此同时,A面COB部分的黑胶也会在回流焊的热量下实现最终固化。
-
在此过程中,载具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
保护敏感的COB面:防止回流焊的热风、助焊剂烟雾、高温氧化环境影响芯片和金线。
-
承受极端高温:必须在持续250°C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保持结构稳定、不变形、不释放污染物。
2. 载具的核心功能与要求
-
极致耐高温性:
-
优异的隔热性:
-
高尺寸稳定性(低CTE):
-
精准定位与支撑:
-
轻量化:
3. 材料选择(这是关键)
能够满足以上苛刻要求的材料选择有限,且成本高昂。
材料 |
特点 |
适用性 |
高性能合成石 |
目前的主流和最佳选择。例如PO(聚酰亚胺)系列和PMI(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复合材料。它们连续工作温度可达260°C-290°C,超低CTE,隔热性极佳,并且可以通过加工实现高精度。 |
★★★★★ |
金属(铝合金/不锈钢) |
耐高温没问题,但导热性太好,会成为“热桥”,将大量热量传导到需要保护的COB面,导致过热。必须进行复杂的隔热设计(如增加隔热层),这会增加成本和重量。 |
★★☆☆☆ |
殷钢 |
超低CTE,耐高温,但成本极其昂贵,重量大,通常只用于对热膨胀有极致要求的芯片封装测试座,而非大规模生产的回流焊载具。 |
★☆☆☆☆ |
普通环氧树脂合成石 |
如FR-4,耐温性不足(通常Tg点约180°C),在回流焊高温下会软化、变形并释放气体,绝对不可使用。 |
☆☆☆☆☆ |
结论:高性能合成石(如PO系列)是制造耐高温COB回流焊载具的最理想材料。
4. 特殊结构设计
除了材料,其设计也与众不同:
-
“窑洞式”型腔设计:
-
精密隔热盖板:
-
优化的真空气路:
-
耐高温密封材料:
5. 工作流程
-
装载:将已完成A面COB的PCB放入载具的深型腔内。
-
覆盖:合上耐高温盖板(如果设计有)。
-
固定:启动真空吸附,固定PCB。
-
过炉:将整个载具组件通过回流焊炉,炉温曲线需同时满足B面SMT焊接和A面黑胶固化的要求。
-
冷却取出:出炉冷却后,打开盖板,释放真空,取出完成双面加工的PCB。
6. 挑战与注意事项
-
炉温曲线监控:必须使用炉温跟踪仪(Thermal Profiler)实际测量PCB B面(焊接面)和A面(COB保护面) 的温度,确保两者都符合工艺要求(焊接面达到峰值温度,COB面不超过黑胶和金线的耐温极限)。
-
热容量影响:厚重的载具会改变炉子的热动力学,需要重新优化炉温曲线。
-
清洁维护:高温环境下,助焊剂残留更容易凝结在载具上,需要定期高温清洗,防止积累影响平整度和真空吸附。
-
成本高昂:高性能合成石材料和精密加工的成本都非常高。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