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09-28 13:26 《中华工控网》原创
9月23日,行业瞩目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西门子展台前人流如织,许多观众围在一个名为“钻耀之心2.0”的装置前耐心驻足观看。这颗“心脏”并非装饰,而是西门子对其数字化工业产品体系的形象化表达——从现场层、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到云端,135款产品在此集中呈现,构成了一套完整、互通、可扩展的工业技术底座。
在制造业普遍面临“内卷”与“寒气”的当下,西门子没有选择高谈阔论技术趋势,而是将焦点落在“一次正确”这一务实理念上。从设计、选型、调试到制造、服务乃至低碳运营,西门子通过六个“一次正确”,帮助客户在每一个环节减少试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这背后,工业AI正从概念走向真实价值的释放。
从“钻耀之心”到工业AI:技术不是炫技,而是解决问题
“钻耀之心2.0”是西门子展台的核心视觉符号,但真正吸引专业观众的,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技术逻辑。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解释道:“我们不是为了展示产品而展示产品,而是通过‘钻耀之心’让客户看到,西门子的产品如何在五层架构中协同工作,支撑从单台设备到整厂运营的全链条数字化。”
如果说“钻耀之心2.0”代表的是西门子深厚的产品体系,那么工业AI专区则展示了其面向未来的创新方向。展台上,三大AI应用场景格外醒目:一是基于西门子知识库的AI助手,可精准回答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专业问题;二是在TIA博途工程环境中嵌入AI,自动生成PLC代码;三是在工厂运营中,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工艺寻优。
自ChatGPT大语言模型惊艳世界以来,AI已成为各行各业言必及之的热点。工业AI亦是本届工博会的热点之一。但在喧嚣之下,西门子对AI的应用却显得尤为谨慎和务实。王海滨在与媒体交流中,没有急于展示AI的神奇,反而先进行了一场关于AI定义的哲学思辨。
在他看来,广义的AI,是让计算机执行人脑的思维过程,这早已是现实。而当前备受关注的狭义AI,特别是生成式AI,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远比公众熟知的聊天机器人复杂得多。
“大家可以通过ChatGPT、豆包等检索公共数据,但它们无法解答工业领域的专业问题,因为数据库不够完整和准确。”王海滨直言,“在工业场景中,我们需要给客户更加专业、更加靠谱、更加准确的答案。”
这份“靠谱”和“准确”的背后,是工业AI应用的核心难点。王海滨用一个数学函数y = f(x)形象地解释了其本质。在工业生产中,企业拥有海量的现场数据,一部分是自变量x(如温度、压力、转速等工艺参数),一部分是因变量y(如产品质量、设备能耗、生产效率)。AI的真正价值,就是通过对海量、高质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去寻找并定义那个长久以来模糊不清、更多依赖老师傅经验的函数关系f。一旦找到了这个f,预测性维护、工艺参数寻优等过去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便有了清晰的数学逻辑支撑。
然而,通往这个f的道路充满挑战。首先是高质量数据的获取与治理。工业现场的数据往往蕴含着复杂的语义,如何采集、清洗、结构化并赋予其准确的工业含义,是所有企业应用AI的第一道坎。其次,工业AI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它要求从业者既要深刻理解行业工艺Know-how,又要掌握数据科学和IT知识。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稀缺,限制了AI在广大制造企业中的普及。
面对这些难题,西门子的解法并非是推出一个无所不能的AI模型,而是致力于降低门槛。例如,通过收购的Mendix低代码平台,让懂工艺但不懂编程的工程师也能开发应用程序;利用Altair的RapidMiner产品,提供数千种现有算法模型,帮助客户在海量数据中更智能、更高效地寻找那个关键的函数f。
这一思路在中科摩通的案例中得到验证。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摩通专注于新能源汽车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智能装配。过去,这类非标设备从设计到交付周期长、调试反复、成本高。而通过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生成式AI助手,工程师仅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系统即可自动生成PLC程序,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验证。最终,程序开发时间减少30%,现场调试周期缩短30%,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
在内卷中寻找破局的“一次正确”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深度调整。自动化市场增速放缓,价格战加剧,企业普遍感受到“寒气”。西门子华东大区销售负责人张劲松坦言:“内卷确实存在,但破局的机会也在细节中。”
他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只看采购价格,而是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比如,一个设备三天能调好,另一个要六天,效率差一倍;一个设计一次成功,另一个反复改图,时间和物料都浪费了。”正是基于这些痛点,西门子提出六个“一次正确”理念:
一次设计正确:通过MCD(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工具,在虚拟环境中仿真验证;
一次选型正确:利用Simcenter Amesim等工具精准匹配元器件,避免供应链返工;
一次调试正确:借助Industrial Copilot自动生成并验证代码;
一次制造正确:确保物料成套、颜色一致等细节,提升装配效率;
一次服务正确:通过“半日达”服务网络,快速响应现场问题;
一次低碳正确:依托Smart ECX智慧能碳管理平台,量化并优化碳排放。
“这些不是口号,而是我们在与客户共同实践中总结出的方法论。”张劲松说。
“一次正确”这套组合拳的背后,正是西门子希望传递的核心信息:面对内卷,单纯的价格战不可持续,真正的出路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全面审视和优化从设计、工程、制造到服务的整个价值链,向效率和创新要增长。
“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跃迁:从市场响应到创新引领
理念和方法的落地,终究需要坚实的产品和技术作为支撑。近年来,西门子“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正不断深化,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
今年3月,西门子史无前例地一次性发布了18款面向中国市场需求研发的产品。王海滨透露,半年过去,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明显好于大盘平均水平”,台套数来说大大超过了两位数,有20%多、30%多的增长。这一方面印证了本土化研发策略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门子继续加大投入的决心。
本届工博会上,西门子这一策略得以延续。全新基本型分布式I/O系统SIMATIC ET 200BL,在保证西门子一贯高可靠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和投资成本;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机架式IPC产品,完成了对本土麒麟操作系统的适配,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局限;新一代HMI精彩面板SMART LINE PLUS,实现了对西门子全系列PLC的连接,并集成了工业物联网模块,极大提升了连接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源于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正展现出外溢效应。“临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的客户、印度客户,东南亚客户也纷纷表示对这些产品强烈的兴趣。”王海滨分享道。这表明,根植于中国这一全球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制造业市场所锤炼出的创新,同样具备服务更广泛市场的潜力。
无论是“钻耀之心2.0”的系统展示,还是“一次正确”的方法论,亦或是Industrial Copilot的试点成果,2025工博会上,西门子没有堆砌炫目的技术术语,而是用一个个具体场景、讲述工业AI如何从“可能”变为“可行”,用一个个真实案例,展示“一次正确”如何从技术服务于业务价值。毕竟,在内卷与寒气交织的当下,对制造业而言,少一次返工,就是多一分竞争力;少一次停机,就是多一分利润。
而这,或许正是工业智能化最朴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