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2025工业数字化推动企业TOP50

http://www.gkong.com 2025-08-20 10:06 来源:DBC德本咨询

构建智能制造的支柱

工业数字化转型绝非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泛在感知与万物互联让遍布在生产设备、产品、环境中的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等,持续采集温度、压力、振动、位置、能耗等海量实时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这些数据被高效、可靠地传输汇聚,形成覆盖物理世界的感知神经网络。

海量、多源、异构的工业数据涌入后,需要强大的存储与计算平台进行处理。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工作,形成分布式计算架构。数据平台承担起数据清洗、存储、管理、分析的核心任务。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庞杂数据中挖掘关联、识别模式、预测趋势;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则用于构建预测模型、进行图像识别、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智能诊断等高级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使能技术之一。它通过为物理实体(如设备、产线、工厂甚至产品)构建高保真的虚拟模型,并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模型之间数据和状态的实时交互映射。这使得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模拟仿真、性能预测、工艺优化、故障预判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实体实验的成本和风险。

基于数据分析和虚拟仿真的结果,指令被传递回物理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AGV小车等自动化设备在更智能的算法驱动下执行任务,自动化产线能够根据订单变化快速切换生产模式。工业软件(如MES、APS、PLM等)则负责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协同控制,确保整个制造系统高效、精准、灵活地运行。

未来图景:融合共生与持续进化

工业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地将现有流程搬到计算机上,而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融合先进技术,对工业系统的设计、生产、运营、服务乃至商业模式进行根本性的重构与价值创造,它标志着工业发展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入了以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崭新阶段。

展望未来,工业数字化转型将持续深化并呈现出更多新的发展趋势。

AI将从辅助决策走向更核心的自主优化与控制。AI驱动的自适应制造系统、智能研发设计、自主物流调度等将成为常态,显著提升系统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边缘智能也将随着数据处理需求激增和对实时性要求的提高而崛起,与云计算更紧密协同。在靠近数据源头的边缘侧部署计算和AI能力,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快速处理与决策,满足低时延、高可靠的应用场景需求。

工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监控和优化能源消耗、物料使用、废物排放,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多转向生态系统的竞争。基于平台的开放协作模式将加速发展,不同领域的企业(制造商、技术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服务商)在开放平台上共享资源、协同创新,共同创造更丰富的解决方案和客户价值。

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需求愈发个性化、多样化且瞬息万变,迫使制造企业必须具备前所未有的敏捷响应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同时,持续攀升的人力成本、能源消耗以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日益关注,驱动企业必须寻求更高效、更精益、更绿色的运营模式。

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如同工业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设备与系统间海量数据的实时流动;强大的云计算平台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算力资源池,支撑复杂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机器学习和认知能力,使预测、优化和自主决策成为可能;而物联网技术则如同遍布工厂的感官末梢,将物理世界的状态实时映射为数字信息。这些技术的协同作用,为工业智能化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

数字时代,工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核心在于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连接为基础,以智能为目标,释放工业系统前所未有的潜能。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深刻理解转型本质、勇于拥抱变革、系统规划路径,并持续投入于技术、人才与组织创新的先行者。唯有如此,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破浪前行,赢得未来工业发展的制高点。数字化的基因重组已然开始,工业的崭新纪元正在开启。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