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2025年自动化及运动控制市场趋势洞察分析

http://www.gkong.com 2025-08-28 10:07 来源:MIR DATABANK

本文基于《2025年自动化及运动控制市场趋势洞察分析》报告撰写,旨在为大家分享最新的中国自动化与运动控制市场的发展情况。本文将从自动化市场整体态势、运动控制产品表现和未来机遇展望三个方面来为大家梳理当前市场的主要动态与核心趋势。

01 2025上半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短暂性回暖

2025年上半年,关税战对中国自动化市场产生的影响弱于预期,市场短暂性回暖。根据MIR DATABANK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自动化市场一季度同比增长2.4%,二季度同比下降1.5%。

2022-2025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长趋势及预测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从下游行业市场表现来看,OEM型市场整体优于项目型市场。电池、工业机器人、包装等OEM行业保持较高增长,而部分项目型行业如石化、化工和冶金则出现利润下滑、大项目延期、中小项目投资动力不足等现象,这对过程自动化产品市场的增速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锂电池:2025年,得益于海外锂电池项目投资的增加,以及国内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企业的新项目逐步落地,相应设备需求持续提升。但预计下半年该行业投资将有所放缓。物流:2025年上半年,在国家设备更新政策及相关补贴的推动下,头部物流企业持续投资自动化分拣系统、新能源物流车等项目。预计下半年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冶金:从国内市场来看,终端需求有所下滑。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直接抑制了建筑钢材的需求,而制造业需求呈现明显分化——汽车、家电等领域对高端板材的需求增长有限,工程机械、造船等行业的波动性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出口市场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关税上升也对钢材出口造成了直接冲击。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MIR 睿工业预计,2025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将整体呈现持平或微幅负增长,下半年市场表现仍面临显著不确定性,主要受以下负面因素影响:锂电等行业逐步进入项目收尾阶段,产能投资需求明显收缩;同时,“十四五”规划临近收官,重大工程已完成超92%,而“十五五”规划尚未全面启动,导致项目型市场出现阶段性需求空窗;此外,尽管中央财政资金持续投放,但全年总额度未扩大,政策刺激效应趋于收敛。

不过,市场中仍存在积极信号,机床、电子等领域已显现回暖迹象,整体呈现“总量谨慎、结构分化”特征,技术迭代相关的设备投资有望成为下半年结构性机会的核心载体。

02 2025上半年运动控制产品市场实现小幅正增长

根据MIR DATABANK最新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运动控制产品市场实现小幅正增长,同比增长8%。

2020-2025H1中国运动控制产品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需求端上,OEM型行业需求持续回暖,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在国内外项目带动下形成强劲驱动力,半导体行业则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不断提升设备国产化率,带动运动控制类产品需求增长;与此同时,食品饮料、包装等传统行业不仅国内需求稳定,出口项目也逐步增多,为运动控制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支撑。

供应端方面,代理商库存已基本消化至正常水平,订货积极性也随之恢复,整体市场呈现供需良性互动态势。

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通用交流伺服市场同比增长7.4%,增长主要得益于锂电、物流、电子等领域的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从而拉动了伺服产品需求的提升。直线电机市场同比增长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电子等行业需求的持续释放,锂电池等行业的逐步回暖,以及在光模块、PCB、医疗等细分领域中直线电机应用的不断扩展,共同带动了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03 未来市场机会在哪?

3C新型穿戴设备需求提升

AR/VR设备需求激增带动精密制造投资,2025年京东方290亿元投建6代VR面板产线(月产能5万片),维信诺50亿元布局AR眼镜模组产线。政策方面,第四轮690亿元补贴将于10月落地,AI穿戴设备成重点支持方向。在政策利好与AI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2025年至2029年AR/VR需求有望大幅增长,这也将拉动相关产线建设需求。

信息来源:MIR DATABANK

AI服务器产业链扩张

AI服务器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算力芯片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中游涵盖系统集成与ODM服务器制造商,下游则服务于数据中心、政府机构及各类企业用户。从整体需求来看,与AI服务器相关的上、中、下游制造设备仍保持稳定增长,产业链各环节均呈现积极扩张态势。

新能源基础设施升级

换电站建设推动自动化需求增长:截至2024年10月,我国乘用车换电站数量已达4039座。2025年,宁德时代加快换电布局,计划年内新增1000座换电站,远期规划建设3万座。这一发展趋势将带动PLC、传感器、伺服系统等自动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促进上游设备制造环节的技术升级。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全固态电池技术正从研发阶段向产业化过渡,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迎来重要转折点,2027年开始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随着技术成熟,干法设备、辊压设备、叠片机、等静压设备以及封装检测设备的需求将逐步提升,为自动化产品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