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09-02 10: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9月1日,记者从国家标准委网站获悉,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方案》提出,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持续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标准供给结构更加优化。
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跃升,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减材、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根据《方案》,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主要由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6个层次,34个大类、17个小类内容组成,并根据工业母机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方案》表示,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是支撑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标准群,通过标准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映射,实现相关标准与技术、产品、服务的“软联通”。其中,基础通用标准贯穿工业母机产业链,是标准体系的底座;设计配套标准构成了工业母机生产的配套保障;制造装备标准是标准体系核心,体现工业母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制造工艺标准是产品成型的关键,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成本管控;检验检测标准是评估产品质量的依据;行业应用标准为工业母机赋能其他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方案》提出“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加快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四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在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方面,围绕高端复合数控机床、一体化压铸、精密锻造、复合增材制造、高端注塑成型、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等重点方向;在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方面,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母机中应用相关标准的研制。
行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又称为工业母机,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工业母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二梯队前列。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933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0.3万台,同比增长13.5%;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5万台,同比增长10.4%。
上述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机床工具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上半年,随着“两重”建设加快推进,“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拉动机床主机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长,带动机床工具商品出口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端需求促进了机床工具行业市场需求的结构升级。在各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机床工具行业的整体运行持续恢复,第二季度表现更加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