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10-16 09:48 来源: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
在制造业加速迈向智能化的关键时期,工业智能体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工业智能体的应用现状如何?由西门子与至顶科技联合发布的《2025工业智能体应用现状与趋势展望报告》,通过对200余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揭示了在工业智能体部署现状、核心挑战以及选型因素等方面的关键发现。
尽管挑战存在,工业智能体仍被视为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的核心动力。报告进一步指出,其发展正呈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从封闭开发到开放生态的清晰路径,为企业的转型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以下,我们从报告中提炼出几大核心洞察与趋势,看清工业智能体落地的真实进展与未来走向:
现状洞察
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部署审慎而务实
01
一半观望,一半探索
工业智能体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报告显示,43%的受访企业尚未部署工业智能体,处于观望状态;已实现多场景部署的企业仅占8%,市场潜力巨大。
*此调研问题为单选题
02
全流程的自主化
工业智能体正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转型,正逐步渗透至制造全流程。生产制造(44%)、研发设计(32%)和运行维护(25%)成为企业部署工业智能体的三大核心场景。
*此调研问题为多选题
03
“降本增效”为核心价值
针对工业智能体的部署,提升效率(77%)与降低成本(62%)是企业最看重的两大目标;同时,33%的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视为关键价值方向。
*此调研问题为多选题
04
稳定可靠为决策之本
69%的企业将“稳定性与可靠性”视为选型首要因素,凸显出工业场景对技术成熟度与实战案例的高要求。
*此调研问题为多选题
05
安全可控是部署之基
半数企业(50%)倾向于本地化部署方案,体现出制造企业对核心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的高度重视。
*此调研问题为单选题
应用挑战
高成本、人才与技术仍是部署关键瓶颈
01
部署乃系统工程
尽管前景广阔,但规模化应用之路仍充满挑战。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依次是:高成本(63%)、专业人才短缺(46%)和技术不成熟(40%)。成功的部署并非简单的技术导入,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工业流程,并将AI能力与现有设备、系统及人员技能无缝融合的系统工程。
*此调研问题为多选题
02
联合创新正当时
值得注意的是,68%的企业表示愿意与科技厂商进行数据共享、技术融合,包括共创工业垂类模型。这表明制造业正逐步从“单打独斗”转向“开放协同”,与科技伙伴共创价值,成为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新共识。
*此调研问题为单选题
三大趋势,勾勒工业智能体新图景
工业智能体正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报告揭示出其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更自主:自动化→自主化
传统工业自动化系统难以灵活适应复杂环境,自主化系统能够在多变环境中实现最优调整。例如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融合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与智能体系统,覆盖研发、工程与运维等关键环节,全面赋能工业价值链,见证AI技术为行业客户实际应用中的可量化价值。
更系统:单点突破→系统赋能
传统工业场景中的小模型能力如今呈现出了集合化与平台化趋势,将形成在工业领域更具泛化效果的垂类大模型。西门子正在加速打造的工业基础模型(Industrial Foundation Model),该模型平台可打通跨模态的语义壁垒,能够理解时间序列、图纸参数、工艺配方、三维建模等“工业语言”,并进一步生成智能优化建议,是工业AI解决方案的“智慧中枢”。
更开放:封闭创新→价值共创
在工业智能体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价值维度的进程中,单凭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封闭创新已经难以应对市场挑战,基于开放生态体系的共创共生模式应运而生。在此方面,西门子正在通过打造数字化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赋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实现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