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4月2日生效;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4月3日生效。截止4月16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提至245%(含既有叠加税率)。关税之争引发了全球供应链震荡,跨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断链恐慌”。

美国加征关税直接推高了中国工业传感器企业成本,兰宝传感也不例外。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差异显著,出口依赖度高、利润率低的领域(如传统制造、跨境电商)面临着更大挑战。
出口关税叠加、进口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订单流失风险加剧,以上种种境况迫切要求兰宝传感在内的中国企业调整成本结构、重构产品价值,寻找新的机会。

专利创新通过技术壁垒构建、品牌价值提升等推动企业技术溢价,协同成本优化,企业方可在维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增长。
兰宝传感自1998年创立以来,积极、持续进行研发创新,截止2024年己有300+全球研发专利和版权。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兰宝研发投入占比10%、达成3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且多项成果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奖。

兰宝围绕核心技术申请基础专利(如算法、外观),同时在应用场景、生产工艺、配套技术等衍生领域布局外围专利,形成“专利池”。同时,提前申请未来3年内可能产业化的技术专利,抢占技术标准主导权。在营销中强调“专利数量+质量”,提升消费者对兰宝技术领先的认知。
关税增加的是数字,专利创新消除的是成本。在加征关税战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中国供应链展现出独特韧性。
兰宝针对传感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资源攻克“卡脖子”技术,有效推动传感技术自主可控进程,提升了国产传感器产品竞争力,逐步构建行业技术护城河。兰宝传感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创了“研究生联合培养试验基地”,高校共创实验室的模式即充分运用了校企的研发能力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是通过专利交叉许可降低了研发成本。

作为2020首批上海市智能工厂,兰宝打造智能工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共享与协同制造。优化生产全流程资源利用率,致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这种“技术-成本”双轮驱动模式帮助兰宝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进行成本控制,这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在技术层面,兰宝传感拥有多项专利和版权,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动产品升级和迭代,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成本方面,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可以降低兰宝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兰宝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关税战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中国企业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通过成本控制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高质价比加深品牌信赖,最终实现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