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 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在西安举办

http://www.gkong.com 2025-08-18 14:36 来源:中国工业报

8月15日,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的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指导,中国工业报社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支持。

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现场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陕西省国资委原党委书记、陕西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孙安会;中国著名产业经济管理专家、教授,中国国际通航产业协会联盟名誉主席金乾生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主论坛由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助理、中国工业论坛秘书长陈俊岐主持。

徐金宝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已步入“体系重构”的深水区。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工业亟需改变以往“单点突破”的发展模式,向构建自主可控、协同高效的“系统革新”全面迈进。本次大会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为主题,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隆重举办,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田玉萍在致辞中指出,在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当下,工业大模型正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不少企业积极探索工业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在生产优化、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应看到,工业大模型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技术层面来看,工业实时场景对低延迟推理要求很高,然而目前通用大模型存在轻量化不足、多模态数据融合困难等问题,导致其泛化能力下降。从应用层面来讲,数据壁垒依然严重,工业设备常因传感器噪声、协议割裂、老旧设备数字化不足等形成“数据孤岛”,全球约70%的工业数据未被有效激活。

孙安会在致辞中表示,陕西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从“一五”时期筑牢重工业根基,到新时代推动制造业蝶变升级,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陕西工业经济联合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一方面,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构建上形成攻坚合力;另一方面,将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进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熊梦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功新型工业化》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熊梦表示,应深刻认识“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双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着力点,立足实践,以“双创新”深度融合建功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根本性转变,其核心引擎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则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熊梦说。

金乾生围绕《新型工业化的智能化数字化路径》展开阐述。他认为,新型工业化的特征是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制造智能化和运营数字化、社会资本化、布局国际化。在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中,应积极实施“五个+”,即产业链+、高科技+、金融资本+、互联网+、一带一路+。

陕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磊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应用型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中表示,陕西理工大学扎根秦巴(秦巴地区位于川、渝、陕、陇、鄂、豫六省市交界处,涵盖汉中、安康、达州、十堰、南阳等城市),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始终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制度破冰、人才引培、平台筑基三大路径,将学科建在产业链上,实验开在生产线上,人才育在创新链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之路。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秘书长刘敦南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机遇》主题演讲时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主要包括三阶段路径:即2021-2030年的碳达峰阶段,2031-2050年的深度低碳阶段,以及2051-2060年的零碳阶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下,新能源大基地加快发展。随着庆东、中衡、坤渝等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陆续投运,大基地跨省区电能输送能力大幅增强。“双碳”目标下,零碳园区正以系统性、循环性、环保化、智慧化的革新范式,成为工业深度低碳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领域首席研究员、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人工智能产业研究室主任王宇霞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路径建议》的主题演讲时表示,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人工智能将推动工业范式变革。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加速涌现。全链条智能化驱动制造业升级,催生研发生产服务新模式。多技术跨领域深度融合创新,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软硬件产品智能化迭代升级,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致力成为中国领先的ICT技术第一品牌,中兴通讯中兴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卫民在《人工智能(AI)赋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助力制造业发展,应用于制造业多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过程均有渗透且成熟度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在智能物流仓储、智能排产调度、工艺优化与参数调优、能耗与碳排管理、人机协作与技能培训上均有广泛应用。

西安智慧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凯鸽在《AI时代背景下的光子产业链》的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光子产业链定义和范围、全球布局、国内布局以及AI时代光子产业链的发展趋势。耿凯鸽表示,光子具有并行计算能力,可成倍提升算力。光子时代正迎来“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期。人工智能时代将更多地依托光子芯片。放眼全球,德国、俄罗斯、荷兰、美国、日本、韩国等均在光子产业链上有所布局。

圆桌对话现场

在主题为“产教融合实践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圆桌对话环节,西安培华学院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席罗新远,新疆大学科技处处长吕小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孙拯地,西安智慧谷科技研究院总经理耿凯鸽,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曾晓林,围绕产教融合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专家认为,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关键举措,对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8月15日下午,2025工业大模型应用创新论坛举办。田玉萍、陈俊岐、罗新远分别致辞。论坛上,多位企业代表围绕工业大模型应用发表演讲,内容涵盖大模型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AI与制造结合为高端制造业带来的数智化新动能、视觉大模型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案例、新一代智能仿真在复杂系统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重大项目资金与权威科技创新平台申报辅导,以及项目型制造从“项目交付”到“价值共创”的全流程数字化破局之道等方面,为工业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举办期间,成果展示同步举行。展示内容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包括产学研用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及转型升级中涌现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成果展示现场

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还得到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陕西工业经济联合会等单位的支持。超过30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了大会及相关活动。来自央广网、中国网、中华网、陕西日报、西部决策网、三秦网、华商网、新西部在线等在内的十余家媒体到场报道。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