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11-07 10:20 来源:ABB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ABB在展台正式启动 “数智创新·零碳倡议”中国行动,面向各行业客户、上下游合作伙伴及科研创新机构发出邀请,呼吁协同构建零碳生态圈,壮大绿色新动能,加速能源、工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携手推进“双碳”进程。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马腾指出:“当今世界,能源需求持续攀升,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正重塑千行百业。ABB相信电气化与能效提升是通往净零的必由之路。我们的‘2050净零排放’目标已获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核准。未来,我们将与客户、供应商及各方伙伴更紧密携手,以协同创新锻造韧性,共筑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ABB中国董事长顾纯元在发言中表示:“在中国全面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各方唯有携手,方能共进。ABB将“赋能低碳社会、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三大核心支柱,公司以电气与自动化技术为核心,融合数字化与AI创新,持续推动自身及客户实现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ABB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本地运营。截至2024年底,ABB中国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年基准减少92.8%,生产过程无害废弃物回收率达89.6%。ABB在华目前已有8家本地企业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5家企业获废弃物零填埋金级或铂金级认证,14家企业通过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科技创新是破解零碳约束的关键变量。ABB在推进自身零排放愿景的同时,积极驱动上下游产业链节能增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标杆。在进博会现场,各事业部集中呈现了覆盖电气、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与机器人的最新实践,为多领域提供绿色升级的零碳路径。
电气: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

江苏海航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立恒与ABB电气中国配电系统行业架构师张丽娜
江苏海航电气与ABB合作共建的扬中首个“零碳AI+光储直柔”示范园区9月正式落地。项目严格遵循国家发改委《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要求,实现绿电替代率和清洁能源本地消纳率均超90%。园区部署ABB ZEE600绿色零碳智能管理系统,采用边缘数据清洗算法,实现毫秒级数据优化,配备双AI预测引擎,实现智能体协同的"源-网-荷-储"智慧调控策略。通过利用光储直柔技术构建直流微电网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15%,为长三角地区工业园零碳改造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性标杆方案。
运动控制:船舶能效解决方案
ABB 锚定国际海事组织IMO 2050 “净零”目标,以电机、发电机与传动的全产品组合,为船舶行业从低碳到零碳转型有力护航。ABB运动控制方案覆盖全场景节能需求,尤其通过永磁电机和传动产品的优化设计,实现效率跃升、功率因数改善与电流降低,双重节省资本与运营支出。ABB永磁轴带发电机和ACS 880LC 传动产品,凭借超高效率赋能混合动力推进;单台 1.5MW AXW 永磁推进电机每年可实现节省 3.8 万美元、减排 80 吨 CO₂的目标,让每一海里都驶向绿色未来。

过程自动化:钢铁行业绿色智能制造

ABB金属及电能转换业务中国区研发负责人 邓波
ABB钢铁及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ABB Ability™体系为基础,融合数字孪生、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起由过程自动化平台、智能集控平台以及过程大数据平台共同组成的智能制造系统。其中,ABB大数据分析平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包含工艺分析模块、设备分析模块、生产模块、质量模块以及能源模块,通过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从冶金生产过程数据中挖掘价值,助力实现智慧决策和智慧生产。
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赋能零碳智能制造
ABB厦门工业中心依托ABB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了3D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与MultiMove协同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应用,在连续流产线敏捷完成壳体装配,让开关柜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和柔性全自动化生产成为现实,产能提升31%,交货速度提高50%,产线空间节省31%。ABB机器人正致力于推动自主多功能机器人(AVR™)技术发展,以灵活、模块化、AI驱动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助力智能化升级,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需求。

ABB以进博会为契机,通过发起“数智创新 · 零碳倡议”,诚邀各界志同道合的企业、机构和专家一道,共研技术、共享案例、共促转型、共建零碳生态圈,持续迭代高效、智能、可扩展的绿色解决方案,以更紧密的协作,共同迈向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