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设计目标与挑战
电视背光COB治具主要用于固晶(Die Bonding)、焊线(Wire Bonding)、点荧光胶(Phosphor Coating)、老化测试(Burn-in) 及光学测试(LOP/BIN) 等工序。
-
超大尺寸下的平整度:治具的尺寸可能超过1米,但整个工作面的平面度必须极小(例如<0.1mm/m),否则会导致芯片高度不一、胶水厚度不均,造成最终屏幕出现亮度不均(Mura)。
-
热管理的均匀性:在老化测试中,需要同时点亮数千甚至上万颗Mini LED芯片,总功***,发热巨大。治具必须能均匀地将热量带走,避免局部过热。
-
微米级定位精度:对于Mini LED背光,芯片间距很小,治具需要为固晶和焊线设备提供稳定且***的基准。
-
高效与自动化:治具需要支持快速上下料,与自动化生产线无缝集成,以提高产能。
-
洁净度与防刮伤:治具不能产生颗粒,且不能刮伤或污染昂贵的COB基板(通常是陶瓷或金属基板)。
2. 关键设计要素与技术方案
2.1 材料选择:稳定性的基石
-
花岗岩(Granite)或聚合物花岗岩(Epoxy Granite):
-
铝合金:用于制作上层的夹具体和模块。推荐6061-T651并经深冷处理和时效处理以释放应力。表面进行硬质阳极氧化以增加硬度。
-
殷钢(Invar):用于对局部热变形***敏感的场合,如固晶工位的基准模块,但其成本和重量较高。
2.2 平整度与应力控制
-
精密加工工艺:
-
底座在恒温车间(20±1°C) 内,使用大型龙门式加工中心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
每步加工后都需进行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充分释放加工应力。
-
最终的精加工(磨削或精铣)必须在与使用环境一致的恒温条件下完成。
-
模块化设计:
2.3 热管理:均匀散热的艺术
2.4 真空吸附与固定
2.5 基准与对位系统
2.6 自动化接口
3. 典型应用场景工作流程(以老化测试为例)
-
上料:机械手将电视背光COB面板放入治具的定位框内。
-
吸附与压紧:真空系统启动,将面板吸附平整;周边压臂(可选)下压,固定面板。
-
连接:治具上的弹针模组(Pogo Pin Module) 与面板的电极接触,实现通电。
-
测试:
-
下料:测试完成后,破真空、抬起压臂,机械手将面板取出,根据测试数据进行分选。
-
清洁与维护:定期清洁治具工作面,检查密封条和弹针的磨损情况。
4. 总结:电视背光治具的特殊性
电视背光COB治具是精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热力学在大尺度上的***结合。
特性 |
普通COB治具 |
电视背光COB治具 |
尺寸 |
小 - 中 |
超大(可达1m以上) |
核心挑战 |
精度、散热 |
超大尺寸下的平整度、均匀散热 |
基础材料 |
铝合金 |
花岗岩/聚合物花岗岩底座 + 铝合金模块 |
热管理 |
单路水冷 |
多路并行、分区控温的水冷系统 |
真空系统 |
单区域 |
多区域独立可控真空 |
精度保障 |
加工精度 |
应力控制、模块化调平、恒温加工 |
结论:
这类治具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材料、结构、热力、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热仿真(CFD)和结构仿真(FEA) 是设计过程中***的环节,用于预测和优化温度场、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通常需要与具备大型精密工装制造经验的供应商合作,才能确保治具满足电视制造业苛刻的良率和效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