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工控搜 论坛 厂商论坛 产品 方案 厂商 人才 文摘 下载 展览
中华工控网首页
  P L C | 变频器与传动 | 传感器 | 现场检测仪表 | 工控软件 | 人机界面 | 运动控制
  D C S | 工业以太网 | 现场总线 | 显示调节仪表 | 数据采集 | 数传测控 | 工业安全
  电 源 | 嵌入式系统 | PC based | 机柜箱体壳体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超级电容器储能特性的设计
武汉天立华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收藏本文     查看收藏

 1 引言

  采用电化学双电层原理的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EDLC),也叫功率电容器(PowerCapacitor),是一种介于普通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等特性于一身,具有工作温度宽、可靠性高、可快速循环充放电和长时间放电等特点[1],广泛用作微机的备用电源、太阳能充电器、报警装置、家用电器、照相机闪光灯和飞机的点火装置等,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的开发应用已引起举世的广泛重视[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不同于蓄电池,其充放电过程的容量状态有其自身的特点。超级电容器受充放电电流、温度、充放电循环次数等因素影响,其中充放电流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于超级电容器一般采用恒流限压充电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恒流充电条件下的超级电容器特性。恒流限压充电的方法为控制最高电压为Umax,恒流充电结束后转入恒压浮充,直到超级电容器充满。采用这种充电方法的优点是:第一阶段采用较大电流以节省充电时间,后期采用恒压充电可在充电结束前达到小电流充电,既保证充满,又可避免超级电容器内部高温而影响超级电容器的容量特性。

 
公式

  对于多孔碳材料做极化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其存储电荷的电容C与碳材料的表面性质紧密相关,其中多孔碳电极的比表面积和微观孔径尺寸分布是影响超级电容器双电层容量的重要因素[10]。

  试验中,分别利用电流为10A、20A、30A、50A、70A、90A、100A对同一超级电容器进行恒流充电,并测量电容器的电容,结果如图4所示。

超级电容器恒流充电容量变化图

图4 超级电容器恒流充电容量变化图

  在动态工作情况下,用线性函数拟合来预测超级电容器在任意工作电流水平点对应的超级电容器静电容量C值。利用Matlab对获取的电容值进行3阶拟合,对应函数为f(x)=0.2x3-143.x2+2749.5。如图4所示,超级电容器的容量随充电电流的增加而下降。结合超级电容器的内部构成分析,超级电容器的转换效率和有效容量,受其有效内阻和充放电电流的影响,要使其贮能量最大化,就要使容量最大化,即要求电极表面积最大化和双电层厚度的最小化。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密度影响着电极极化反应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传输反应粒子、离子电荷的速度,并因充电电流增大,碳电极的有效反应表面和微孔利用率减小而导致容量降低。

  3.4 基于阻抗分析的电压变化

  利用超级电容器等效的RC网络电路,在复数域建立其等效电路方程,由Laplace变换和卷积运算获取等效电路的阻抗综合函数。

  在复数域上,该电路的复数阻抗Z(s)与电压U(s)的关系表示为:

  由于超级电容器一般采用恒流限压充电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恒流充电条件下超级电容器的电压变化情况。分别利用恒流I=20A,50A,100A对同一超级电容器进行充电测试,记录其电压变化,并将实际曲线变化与理论电压变化曲线进行比较。

  对比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可知(图5),小电流充电时,卷积运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趋势与实际超级电容器的充电变化相一致,证明了RC等效电路能够较好的表示超级电容器的特性。从阻抗角度分析,参数R和C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不同,参数R只改变开始时的电压突变,不影响线性部分的斜率,而参数C 决定着线性部分的斜率,影响着它与实际试验数据的逼近程度。


 

状 态: 离线

公司简介
产品目录

公司名称: 武汉天立华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天立华高
电  话: 027-86385331
传  真:
地  址: 武汉市http://www.whtlhgdq.com/东湖风景区先锋工业园天立大厦2幢
邮  编: 430083
主  页:
 
该厂商相关技术文摘:
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提取算法探讨
根据矿物绝缘电缆的特点进行开发与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施策略
电气自动化在水电站中的应用
集控站时钟同步系统设计
方向式微机母线保护的研究
一种矩阵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研究
红外线人体测温仪电路的设计
云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输电容量探讨
居民小区远程抄表系统
真空断路器的发展表现
电解液离子与炭电极双电层电容的关系
更多文摘...
立即发送询问信息在线联系该技术文摘厂商: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为中华工控网会员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以方便我们及时与您联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2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