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的工作原理、电路分类。并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UC3854集成电路的典型应用电路、工作原理做了介绍、分析。
关键词: 功率因数(PF)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乘法器 除法器
四.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分类
3在整个交流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很高的功率因数。
4输入电流连续,并且在APFC开关瞬间输入电流小,易于EMI滤波。
5升压电感L能阻止快速的电压、电流瞬变,提高了电路工作可靠性。
UC3854是一种工作于平均电流的的升压型(boost)APFC电路,它的峰值开关电流近似等于输入电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APFC电路。
1控制电路复杂。
2需用乘法器和除法器。
②开关管的峰值电流大(在相同容量情况下,DCM中通过开关器件的峰值电流为 CCM的两倍),从而导致开关管损耗增加。所以在大功率APFC电路中,常采用CCM方式。
(4)电压控制型。工作频率固定,电流不连续,工作波形图如图1(d)所示。
图1 输入电流波形图
四.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
下面以常见的美国TI公司生产的APFC用集成电路UC3854介绍其性能特点、工作原理与典型应用电路。
1.UC3854控制集成电路
引脚号 |
引脚符号 |
引脚功能 |
(1) |
GND |
接地端,器件内部电压均以此端电压为基准 |
(2) |
PKLMT |
峰值限定端,其阈值电压为零伏与芯片外检测电阻负端相连,可与芯片内接基准电压的电阻相连,使峰值电流比较器反向端电位补偿至零 |
(3) |
CA out |
电流误差放大器输出端,对输入总线电流进行检测,并向脉冲宽度调制器发出电流校正信号的宽带运放输出 |
(4) |
Isense |
电流检测信号接至电流放大器反向输入端,(4)引脚电压应高于-0.5V(因采用二极管对地保护) |
(5) |
Mult out |
乘法放大器的输出和电流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
(6) |
IAC |
乘法器的前馈交流输入端,与B端相连,(6)引脚的设定电压为6V,通过外接电阻与整 |
(7) |
VA out |
误差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这个信号又与乘法器A端相连,但若低于1V乘法器便无输出 |
(8) |
VRMS |
前馈总线有效值电压端,与跟输入线电压有效值成正比的电阻相连时,可对线电压的变化进行补偿 |
(9) |
VREF |
基准电压输出端,可对外围电路提供10mA的驱动电流 |
(10) |
ENA |
允许比较器输入端,不用时与+5V电压相连 |
(11) |
V检测 |
电压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在芯片外与反馈网络相连,或通过分压网络与功率因数校正器输出端相连 |
(12) |
Rset |
(12)端信号与地接入不同的电阻,用来调节振荡器的输出和乘法器的最大输出 |
(13) |
SS |
软启动端,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相连 |
(14) |
CT |
接对地电容器CT,作为振荡器的定时电容 |
(15) |
Vcc |
正电源阈值为10V~16V |
(16) |
GTDRV |
PWM信号的图腾输出端,外接MOSFET管的栅极,该电压被钳位在15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