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了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酯共聚树脂体系的流变特性,基于双阿累尼乌斯方程和试验数据建立了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酯共聚树脂的流变 模型,同时对共聚树脂的粘度和工艺条件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流变 双阿累尼乌斯方程 共聚物
在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树脂的流变特性是制 定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的依据,研究树脂的流变特性是复 合材料成型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国内外学者 对树脂流变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4] ,并且基于阿累 尼乌斯方程建立了各种预测树脂粘度的数学模型,主要 集中在以下2方面:其一是通过树脂的动态粘度特性建 立粘度-温度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求解表达式中涉及的 动力学参数;另一方面是通过树脂的等温粘度特性建立 粘度-温度-时间数学表达式,并求解表达式中各个参 数,最后得到能预测树脂体系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条 件下的粘度值,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指导。
氰酸酯树脂(CE)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热固性树脂,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低的吸湿率和高耐热性,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但氰酸酯单体容易结晶,固化反应温度高,转化率低,脆性 大,因此通常需用其他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橡胶以 及双键化合物对其进行共混或共聚改性以提高其综合性能,满足航空航天产品对材料耐热性、耐湿热性及电磁性能的要求[5-12] 。本课题在对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酯树脂共聚体系动态粘度特性和等温粘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树脂粘度-温度-时间的流变学模 型,为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1 试验原料与仪器
1.1 试验原材料
E-51环氧树脂,上海树脂厂生产;双酚A型氰酸酯, 江都市吴桥树脂厂生产;双马树脂,河南省华鼎高分子 合成树脂有限公司生产;催化剂,自制。
1.2 共聚树脂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双酚A型氰酸酯与催化剂加入三口 烧瓶中,在120~125℃温度下预聚2h,加入一定比例的 E-51环氧树脂,控制反应温度在110~115℃,反应1h后 加入定量双马树脂,在125~130℃下反应0.5h,制得共聚 树脂。
·仪器:美国BrookField DV-Ⅱ粘度计。
·动态粘度测试:按粘度计加热装置程序设定升温曲线,升温速率为2℃/min,到达测试温度点后恒温2min读数,测试温度范围为30~190℃,每10℃为一测温点。
·等温粘度测试:测取120℃、130℃、140℃和150℃ 温度下粘度随时间的变化。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动态粘度特性曲线分析
图1所示为共聚树脂体系动态粘度特性曲线。由图1可知,在加热过程中,树脂体系的粘度先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下降,经历一个平台期(70~170℃)后迅速上升。这是由于在升温初期,温度升高使聚合物分子链段柔性增加,宏观上表现为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迅速下降;当温度升高至70℃时,链段运动几乎到达最大程度,而化学交联反应尚未开始,呈现为动态粘度特性曲线上的平台期;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特别是温度大于180℃时,交联反应加剧,预聚体开始形成交联网络,限制了链段的运动,树脂体系粘度开始增大。
?
从图1曲线可知,从理论上来说,70~170℃之间均可成为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加压点,考虑到动态试验过程中结果的滞后性以及具体成型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温度小于120℃的情况下共聚物的凝胶时间超过 70min,因此选取120~150℃范围内的温度进行粘度-温度-时间试验研究。
2.2 等温粘度特性
选取120℃、130℃、140℃和150℃为等温试验点, 实测不同温度下等温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树脂粘度逐渐增加;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步提高,发生的粘度特变 时间明显缩短。
式中,ηt为树脂在t时刻的粘度;η0为树脂的初始粘度; a和n为模型参数;t为恒温时间。
树脂在0时刻的粘度η0和模型参数a和n符合阿 累尼乌斯方程,即
η0=k1exp(k2/T),(2)
a=k3exp(k4/T),(3)
n=k5exp(k6/T),(4)
式(2)~(4)中,k1、k2、k3、k4、k5、k6为等温化学流变模型参数,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
2.4 等温化学流变模型参数的求解
lnη0-1/T关系如图3所示,试验值与理论曲线吻合 较好,根据拟合曲线可得初始粘度方程
lnη0=-8.405 62+5 128.621 97/T。(6)
2.4.2 模型参数a和n的确定
将图2中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ηt除以各自的初始粘度η0可得相对粘度与时间的关系,共聚树脂体系相对粘度(ηt/η0)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对图4的共聚树脂体系相对粘度曲线采用模型公式(1)进行非线性最小方差分析,求出每个等温模型对应的a和n值,不同温度对应的a和n值见表1。
?
通过对ln a-1/T和ln n-1/T进行线性分析(见图5),
?
计算出参数k3、k4、k5和k6,从而求得a和n的表达式
ln a=-39.885 41+14 561.320 99/T,(7)
ln n=24.676 64-10 870.183 76/T。(8)
?
[2] 崔郁,李晔,唐邦铭.5284树脂流变特性研究.南京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2009,45(2):292-296.
[5] 嵇培军,杨明,白树成,等.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 酯共聚物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 文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34-236.
[6] 赵渠森.先进复合材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8] 王志强,王婧婧,刘艳明,等.氰酸酯改性及复合材料性 能.第十三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航空工业出 版社,2004:477-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