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概念 气体检测
根据接触环境污染物时间的长短,可将产生的一股毒性作用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其中急性毒性试验是最基础和最初始的毒理学研究工作。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1次接触或24h内多次接触环境污染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有效的使用气体检测仪监控周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检测是否超过了标准值,判断是否对人体有害。
1次经吸入或经皮肤接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接触。短时间内多次接触是指24h内分次给予,一般分2—3次.每次间隔3h左右。急性毒性效应是指给药后即刻、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的中毒表现。气体检测中毒效应的强度不一,包括行为活动、进食、毛色、粪便和体重的改变,不同程度的中毒体征,直至动物死亡及尸体解剖所见的脏器病变等。
评价急件毒性大小的参数主要是出现死亡或其他中毒表现的剂量或浓度。引起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叫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引起个别受试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叫最小致死剂量。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就不能引起死亡。引起全部受试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叫绝对致死剂量。由于受试群体中总有特别敏感或耐受性特别高的个体,导致LD01和LD100常有较大的波动,所以一般不用它们作为评价环境污染物急性毒性大小的参数。 ’
半数致死剂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是评价环境污染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各种化学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主要依据。环境污染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件越大,LD50的值越小。有毒气体检测仪能够确保空气中的含量未超过标定值,超出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