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工控搜 论坛 厂商论坛 产品 方案 厂商 人才 文摘 下载 展览
中华工控网首页
  P L C | 变频器与传动 | 传感器 | 现场检测仪表 | 工控软件 | 人机界面 | 运动控制
  D C S | 工业以太网 | 现场总线 | 显示调节仪表 | 数据采集 | 数传测控 | 工业安全
  电 源 | 嵌入式系统 | PC based | 机柜箱体壳体 | 低压电器 | 机器视觉
化学毒物的中毒
上海孚欣贸易有限公司
收藏本文     查看收藏

一、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中毒
    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多也是最危险的一个中毒途径。因为有毒气体毒性高,一旦被呼吸返吸人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并作用于靶器官.产生毒理作用,并导致中毒症状的出现。由于有毒气体无色无味.吸入一日就可发生中毒死亡.必须有特殊的防毒面具才能进行防护,而发生化学事故后不可能有许多防毒面具备用,而有毒气体又无孔不入,可对无防护的居民发生中毒伤害。在特定场合需要安装气体检测仪进行连续的监测,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二)皮肤接触中毒
    有毒气体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可能性很小,但在夏天,一些水溶性较大的有毒气体如氨、氯可对湿热多汗的皮肤产生刺激或腐蚀作用。
    有毒液体可通过大面积的皮肤染毒或通过染毒服装渗透而引起皮肤中毒,吸收后引起全身中毒反应:也可对染毒的局部皮肤引起腐蚀作用。
    (三)眼中毒
    眼睛的神经、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部位.有毒气体或有毒液体溅人眼睛除了局部的刺激作用外,也可通过吸收引起中毒反应,而且只要很低的浓度就可对眼睛产生意作用,这是发生中毒概率最高的一个途径,一般有呼吸道吸人中毒必定有限中毒。
    (四)消化道中毒
    消化迢中贵发生概率较低.一般都是通过误饮染毒水或误食染毒食物才会发生消化道中毒,但一旦发生中毒,就可导致全身吸收中毒。
    (五)伤口中毒
    发生化学事故时,由于燃烧、爆炸还可发生一些外伤、骨折、烧伤等.这些伤口一旦染毒可加快吸收成为复合伤。这类伤情处理就比较复杂,休克发生率高,出血严重,影响手术时机,伤情可互相加重。处理时必须拿据先处理直接危及生命的创伤、出血或中毒。
二、临床表现
(一)呼吸系统
1.机械性窒息:高浓度的氨、氯、硫酸二甲、二氧化硫等急性中毒可致喉痉李、声门水肿,还可引起支气管教膜大片脱落,导致呼吸退机械性的阻塞而发生窒息。
    2.呼吸抑制:高浓度硫化氢、氨等可使鼻教膜三叉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异两醚等麻醉性毒物可抑制呼吸中枢;有机磷农药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功能,引起呼吸肌麻痹;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均可抑制细胞呼吸酶,田缺氧而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3.呼吸迈炎症:氯、氨等水溶性较大的刺激性气体,对局部站膜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呼吸道茹膜水肿、充血等炎症。吸人各种刺激性气体及金属铜、铂等烟尘可引起化学件肺炎。
    4.肺水肿:成酸、成碱类、卤族、卤烃类、醛类及有机氟化合物等刺激性气体均可导致肺泡、血管通透性增强,损害肺泡的I型、二型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两者通透性增加而形成肺水肿。有机磷农药可使腺体分泌增加而导致肺水肿。
    (三)精神神经系统
    1.中毒件脑病:常见的有亲神经毒物及窒息性毒物两大类,例如四乙基
铅、有机汞、有机锡、磷化氢、汽油、苯、二硫化碳、溴甲烷、环氧乙烷、二氯乙烯、甲醇及有机氯、有机氟农药及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急性中毒,可发生急件中毒件脑病。但其早期痘状木典型,且变化多样,有时同一种毒物.急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2.多发性神经病;常见于砷、有机磷农药以及正己烷、即基正丁基甲酮、溴甲烷、锈及其化合物、汽油、二硫化碳、一氧化碳等中毒。
    3.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常见于各种急性中毒后恢复期。

气体检测仪 http://www.fusens.com


 

状 态: 离线

公司简介
产品目录

公司名称: 上海孚欣贸易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陆海峰
电  话: 021-59912508
传  真:
地  址: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138号633室
邮  编: 201899
主  页:
 
该厂商相关技术文摘:
放射性物品及其特性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窒息化学品-气体检测
气体检测仪采样的目的与要求
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
现场快速检测
电量测量仪表的分类
气体检测仪 有毒气体分析技术
作业环境与劳动强度的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的气体监测
职业危害因素
更多文摘...
立即发送询问信息在线联系该技术文摘厂商: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为中华工控网会员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以方便我们及时与您联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2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