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08-26 09:49 来源:MIR睿工业
2025年上半年,协作机器人市场延续高景气态势——据MIR DATABANK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47%,累计销量接近2万台;其中仅二季度市场规模就超2024年全年的三分之一,销量超一万台,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从细分行业看,汽车、电子两大传统主力赛道需求稳健,锂电、半导体、食品饮料等工业领域加速渗透;从应用场景来看,焊接应用异军突起,成为上半年高增速的细分场景之一:凭借柔性自动化的优势,协作焊接机器人快速覆盖钢结构、船舶结构件、五金件等终端行业,有效解决传统人工焊接“招工难、一致性低”的痛点,预计2025全年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
01从行业趋势看多赛道共振,协作机器人需求全面释放
2025年上半年,协作机器人的增长动力来自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力,其中:汽车行业:①上半年汽车行业景气度高,汽车零部件厂自动化投资高,拉动协作机器人导入。②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快、车间紧凑,协作机器人的柔性、低成本优势持续凸显。近两年,国产新能源车企及其上游零部件机器人导入需求快速增长。电子行业:全球电子行业迎来全面复苏周期的背景下,手机、笔记本等终端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各产业链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显著增长,同时对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高节拍特性提出更高要求。金属制品:在金属制品领域,协作机器人的应用正迎来新的突破。随着本体厂商纷纷发力,通过开发定制化机型、工作站、复合机器人及相关工艺包,有力推动了其在机加工上下料行业的渗透率快速攀升。与此同时,在船舶、钢构行业,协作机器人在焊接环节的应用也在加速推进。
2024H1-2025H1中国协作机器人下游行业出货情况(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多行业的同步增长,为协作机器人厂商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产品的场景适配性、技术可靠性提出了更综合的考验。
02从应用场景看
随着协作机器人负载能力从早期的3-5kg向40kg+甚至更高突破,其应用边界持续拓宽:
1码垛场景
从“轻载协作”到“重载智能”
负载能力突破:早期协作机器人负载多在10kg以下,难以满足码垛需求。近年来,节卡、珞石等厂商相继推出20kg~40kg+负载机型(如JAKA MAX 40、珞石xMate CR35),适配食品饮料、化学制品等行业中25kg~45kg箱/袋装产品的码垛需求。柔性化升级:多家协作机器人企业推出码垛专用工艺包,提升协作机器人在码垛场景的智能化、通用化。在智能工艺包的加持下,协作机器人可实现多规格包装码垛(如乳品/调味品的瓶袋混合码垛),垛型切换时间大大缩短,码垛效率大大提高。人机协同深化:通过力控传感器等软件,机器人可感知工人动作自动调速,部分高端机型已具备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能通过视觉系统识别工人的动作意图,主动调整作业节奏——当工人靠近时自动减速,当工人离开作业区后自动提速保障密集空间内的安全协作。
行业渗透从“食品饮料”到“多场景覆盖”
食品饮料与化学制品两大行业,是协作码垛机器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2023-2024年期间,这两大行业的市场占比总和已超90%。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预计未来1-2年内,协作码垛机器人市场仍将高度集中于食品、日化品、医疗用品三大行业,且会在这些领域持续深化渗透。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协作码垛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其性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功能也会愈发丰富。在此基础上,其市场应用范围将逐步拓展至锂电、小家电、3C电子等更多行业。
2焊接场景
2025年上半年,协作焊接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成为协作机器人市场新的“增长引擎”,MIR 睿工业预测,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增多,将大规模带动协作焊接机器人市场增长,预计2025年协作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台。
2020-2025年中国协作弧焊机器人市场规模推移(台)(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协作机器人在焊接领域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层面的支撑:
其一,市场环境变化加速协作机器人的落地进程。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焊工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熟练焊工的招聘与培养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愈发迫切。协作机器人既能减少对高技能人工的依赖,又能通过稳定的焊接质量降低返修成本,其投资回报周期较传统自动化设备缩短30%以上。同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政策的推动,以及终端用户对柔性生产理念的认同,为协作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土壤。
其二,行业对焊接作业的特殊要求形成刚性需求。
钢结构焊接需应对多规格非标件的复杂焊缝,船舶制造面临狭小空间内的高精度焊接任务,这些场景不仅对焊接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要求严苛,还需兼顾生产的灵活性。传统重型机械臂难以在保证精度的同时适应频繁的工件切换,人工焊接又无法稳定满足高强度、高复杂度的作业标准,这种“精度与柔性不可兼得”的行业困境,使得具备双重优势的协作机器人成为必然选择。
其三,技术突破推动焊接场景的自动化渗透。
协作机器人通过核心技术升级实现对焊接痛点的精准攻克:3D视觉识别与AI算法的结合,让机器人能自动识别不同工件的焊缝位置,无需人工示教即可生成焊接路径,解决了多品种工件编程繁琐的问题;力控与电弧跟踪技术的应用,可实时调整焊枪姿态以补偿工件误差,避免厚板焊接中的未熔合缺陷。
结语
2025 年上半年,协作机器人市场的高景气度凸显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核心价值。多行业需求共振拓宽了市场空间,负载升级推动码垛场景快速发展,而焊接场景的快速增长更成为重要增长引擎,重塑行业格局。市场层面,国产化率提升与竞争向技术价值回归的趋势明显,国产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创新与场景深挖,协作机器人将持续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智能制造进程中释放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