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设计目标
-
***的热阻(Thermal Resistance):这是最核心的指标。目标是化地将COB芯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载具,再通过载具散失到环境中(或冷却系统),从而降低COB的结温。
-
均匀的温度场:确保COB芯片及其周边区域温度均匀,避免局部过热。
-
可靠的物理接触:***COB基板与载具散热表面之间紧密、无缝、低热阻的物理接触。
-
可操作性与耐久性: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承受反复的 thermal cycling(热循环),材料稳定不易变形。
2. 热管理路径与热阻分析
热量传递路径为:COB芯片 → 封装胶 → 基板(陶瓷或金属) → 导热界面材料(TIM) → 散热载具 → 环境/冷却系统。
整个路径的热阻(Rθ_total)是各个环节热阻的叠加。散热载具的设计目标就是最小化自身热阻(Rθ_sink)并优化与COB的接触热阻。
3. 关键设计要素与技术方案
3.1 材料选择(基础)
材料 |
导热系数 (W/m·K) |
特点与应用建议 |
铜 (Copper) |
~400 |
材料。导热性***,易于加工。缺点是密度大、成本高、易氧化。适用于功率密度的COB。 |
铝合金 (Aluminum) |
~180-220 |
最常用。性价比,重量轻,易于加工和表面处理(阳极氧化)。性能足以应对大多数场景。 |
铜钨合金/铜钼合金 |
180-240 |
热膨胀系数(CTE)与半导体材料匹配性好,用于***可靠性要求的场合,但***昂贵。 |
高导热石墨烯/石墨片 |
1500+ (面内) |
各向异性导热,面内导热性极好,可用于在载具内部均热,但垂直方向导热差,需与金属基体结合使用。 |
建议:主体结构采用6061或6063铝合金,在与COB接触的核心区域镶嵌一块厚铜块(Copper Core) 或采用铜铝复合焊接工艺。这在成本、重量和性能间取得了平衡。
3.2 表面处理与接触界面
3.3 机械压紧机构
目标:提供持续、稳定、可重复的夹紧力,确保TIM被充分压缩,接触热阻最小化。
-
弹簧加载压臂:是方案。使用不锈钢弹簧提供恒定压力,避免因热膨胀或尺寸公差导致压力过大或过小。
-
四角同步压紧:对于大尺寸COB,采用四个压臂同时压紧,确保压力均匀分布,防止基板弯曲。
-
压力计算:根据TIM厂商推荐的压缩比(如30%)来计算所需的压紧力。压力不足则热阻高,压力过大则可能压碎COB芯片或导致基板变形。
3.4 主动散热集成
散热载具本身是一个“热沉(Heat Sink)”,但为了应对大功率测试,常需集成主动散热。
3.5 热仿真(至关重要)
在设计和加工前,必须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如ANSYS Icepak, FloTHERM)进行热仿真。
4. 设计实例:大功率COB LED老化测试载具
5. 总结与建议
一个***的COB LED散热优化载具是热学、力学和材料学的***结合。
设计流程建议:
-
明确需求:功率大小?测试时间?目标结温?允许的尺寸和成本?
-
热阻计算:初步估算所需载具的热阻性能。
-
选型:选择主体材料、TIM类型和压紧方式。
-
CFD热仿真:构建模型并进行迭代优化,这是节省成本和时间的最关键一步。
-
精密加工:由有经验的供应商完成,确保平面度、光洁度和流道密封性。
-
实测验证:使用热电偶或热成像仪实际测量载具和COB的温度,与仿真结果对比校准。
对于***值、大功率的COB LED测试和生产,投资一个设计精良的散热优化载具是必要的,它能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