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轻载精和密场景(螺栓型号 M6~M8)
推和荐规格:槽宽 × 槽深 = 8×10mm~10×12mm,槽间距 200~250mm核心应用场景:
实验室基准台:用于固定小型检测仪器(如显微镜、光谱仪),轻载且需保持台面平整度,细槽设计避免影响基准精度。
轻载零件检测:如电子元件平面度检测,需临时固定工件但不允许槽位干扰测量基准,8mm 窄槽可兼容小型夹具。
量具辅助固定:校准千分表时偶尔需要简易固定支架,10×12mm 槽深能确保螺栓稳定,且不破坏台面整体平面度。
适配建议:600×400mm 台面可设横向 2~3 条、纵向 1~2 条槽,均匀分布即可,无需密集开槽。
二、常规工业场景(螺栓型号 M10~M12)
推和荐规格:槽宽 × 槽深 = 12×15mm~14×18mm,槽间距 200~300mm核心应用场景:
普通设备调试:如电机、泵类设备安装调试,需固定设备底座并调整水平,12mm 槽宽适配 M10 固定螺栓,槽间距 250mm 便于灵活调整位置。
常规零件划线:在 2 级精度铸铁平台上划线时,需固定工件(如轴类、板类零件),14×18mm 槽深可防止划线过程中工件晃动,槽间距 200mm 适配多数零件的固定点分布。
中小型工件装配:如变速箱零件组装,工装夹具通过 T 型螺栓固定在台面上,中等槽宽兼顾固定强度与台面刚性,避免频繁拆装导致台面损伤。
适配建议:1000×800mm 台面可设横向 4~5 条、纵向 3~4 条槽,槽位边缘距台面侧边保留 100~150mm,增强边缘抗变形能力。
三、精和密组装场景(螺栓型号 M14~M16)
推和荐规格:槽宽 × 槽深 = 16×20mm~20×25mm,槽间距 150~200mm核心应用场景:
精和密机械组装:如数控机床导轨装配,需通过工装夹具精的准定位零件(误差≤0.01mm),16mm 槽宽适配 M14 螺栓,密集槽间距(150mm)可实现微调,确保装配精度。
工装定位平台:用于批量生产的工装基准台(如汽车零部件焊接工装),20×25mm 槽深能牢牢固定重型工装,避免重复定位误差。
模具检测与调试:大型模具(如注塑模)的平面度检测需固定后测量,槽间距 200mm 可适配模具底部的多个固定孔位,保证检测过程中无位移。
适配建议:1500×1200mm 台面横向设 7~8 条、纵向 5~6 条槽,槽与槽之间的台面区域需≥100mm,防止开槽过密导致刚性下降。
四、重载作业场景(螺栓型号 M18~M20)
推和荐规格:槽宽 × 槽深 = 22×28mm~24×30mm,槽间距 300~400mm核心应用场景:
钢结构焊接:焊接大型 H 型钢、框架结构时,需固定工件防止焊接变形,24mm 槽宽适配 M20 高强度螺栓,30mm 槽深确保螺栓嵌入深度,避免重载下脱落。
重型设备支撑:如轧机、压力机的安装调试,工件重量可达数吨,宽槽间距(400mm)能减少对台面整体结构的破坏,保证承重时不变形。
大型铸件加工辅助:铸造后的大型机床床身需在平台上进行粗加工定位,22×28mm 槽规格可匹配重型卡具,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稳定。
适配建议:2000×1500mm 台面横向设 5~6 条、纵向 3~4 条槽,槽底需进行圆角处理(R2~R3),减少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
五、特殊场景补充说明
无槽场景:精和密零件平面度检测(00 级 / 0 级平台)、量具校准(如水平仪校准)需绝和对平整的基准面,严禁开槽,若必和须固定可采用磁吸工装替代。
槽深与槽宽配比:轻载场景槽深 = 槽宽 ×1.2 倍(如 8×10mm),重载场景槽深 = 槽宽 ×1.5 倍(如 24×30mm),确保螺栓受力平衡。
材质匹配:重载场景的 T 型槽需选用 HT250 以上材质,槽口边缘进行淬火处理(硬度≥HB220),增强耐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