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10-30 16:56 科尼起重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超声相控阵检测的“盲区”是指探头近表面无法有效检测的区域。盲区验证的核心目的是确定该区域范围,避免漏检近表面缺陷,需遵循“试块模拟-参数设置-信号采集-结果判定”的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 验证前准备选择适配试块:选用含近表面人工缺陷的标准试块,常用试块为GB/T 18694规定的“阶梯平底孔试块”。试块材质需与被检测工件一致,人工缺陷需覆盖近表面范围,平底孔孔径通常为1-2mm,深度从0.5mm开始,按0.5mm间隔递增,如0.5mm、1.0mm、1.5mm、2.0mm等,确保覆盖潜在盲区。校准检测系统:调整探头与试块的耦合状态,涂抹专用耦合剂,确保无气泡。设置与实际检测一致的参数,如探头频率、阵元数、声束角度等,并通过标准深度缺陷,如5mm平底孔校准系统灵敏度,确保信号采集稳定。
2. 盲区检测操作分区域采集信号:将探头置于试块近表面缺陷区域,以0.5mm/步的速度缓慢移动探头,确保声束覆盖每个近表面缺陷。对每个深度的缺陷,采集3次反射信号,记录信号的波幅(dB值)与信噪比,即信号波幅与噪声波幅的比值。 - **规范操作流程**:探头移动方向需与缺陷长度方向垂直,避免声束偏移导致信号丢失。同时保持探头压力均匀,通常为5-10N,防止耦合状态变化影响信号稳定性。对于曲面工件检测场景,还需使用曲面适配块模拟实际检测环境,避免因工件曲率导致的盲区变化。
3. 结果判定与记录明确盲区范围:若某一深度缺陷的信号信噪比≥6dB,行业通用阈值,说明该深度可有效检测,不属于盲区;若信噪比<6dB,或无法识别缺陷信号,则该深度及更浅区域为盲区。
4.记录关键信息:验证完成后需记录试块参数、检测系统参数、盲区范围、信号波形图等关键信息。若盲区超出检测要求,如工件近表面需检测至0.3mm,而实际盲区为0-0.6mm,需调整检测参数,如更换高频探头、优化延迟块厚度或采用双探头法,一发一收,缩小盲区后重新验证,直至满足检测需求。 https://industrial.evidentscientific.com.cn/zh/ndt-tutorials/intro/ut/